三次感染新冠的病例出现了,破灭的群体免疫梦想

2020
10/29

+
分享
评论
医殇宏哥
A-
A+


来源于央视、界面等


孟加拉国 出现新冠肺炎第二次、第三次感染病例。


工人在孟加拉国达卡的一家制衣厂内工作。图源:新华社


孟加拉国《当代日报》10月26日报道,孟加拉国有25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二次感染,1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三次感染,其中多为医护人员。他们第二次、第三次感染时,身体更虚弱,发烧、身体疼痛和咳嗽等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明显。


孟加拉国烈士绍赫拉瓦迪医院的医生尼哈尔·罗琼·达斯是目前孟加拉国第一位三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

第一次:

今年4月第二周感觉发烧、身体酸痛,便做了新冠肺炎的样本检测。4月18日检测报告结果呈阳性。当时症状轻微,他在家里隔离9天后,再次检测,结果转为阴性。

第二次:

6月最后一周,尼哈尔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7月2日的样本检测报告确诊他第二次感染了新冠肺炎。这一次,他吃饭没胃口,发烧、身体疼痛的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严重。他居家隔离,服用抗生素、扑热息痛退烧。7月21日,他的样本检测报告结果为阴性。他在家里休息7天后,返回医院工作。


第三次:

10月第2周尼哈尔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症状。10月17日样本检测报告再次呈阳性。他的体温在38.3到38.9℃之间波动,伴有身体疼痛、咳嗽、气短的症状。和前两次感染时相比,身体更加虚弱。

孟加拉国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官阿拉姆吉尔博士表示 ,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六个月内,病毒可能会在病人体内休眠,并造成病人的二次感染。这种情况确实非常令人担忧,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 于广悦)


破灭的群体免疫梦想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截至9月英国有4.4%的人口携带新冠抗体,较6月下降了1.6个百分点,降幅达到26%。这意味着,第一波疫情中治愈患者体内的新冠抗体水平很可能在数个月内迅速下降,要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基本不可能。

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反应与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类似,即无法产生永久抗体。这也再次印证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新冠病毒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随机对36.5万名成年人分三阶段进行了检测,发现新冠病毒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在所有年龄段都有出现,但年龄越大下降速度越快。此外,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新冠抗体水平降幅高于有症状者。

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也存在差异。伦敦地区携带抗体的比例高达9.5%,英格兰西南部地区则仅有1.6%。黑人的抗体阳性率也远超过白人,分别为13.8%和3.6%。

该研究暂未经过同行评审。

研究指出,数据表明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能高于预期。但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鲍尔(Jonathan Ball)表示,暂不能确定人体免疫力下降与二次感染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抗体并非免疫系统的全部,免疫细胞和免疫记忆等其他方面也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帝国理工大学病毒学专家巴克利(Wendy Barclay)则持相反意见。她认为,T细胞会对整个人体的免疫系统产影响,但人类可以多次感染流感的例子就足以证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也未必能长久维持。

可以确定的是,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仍需所有人严格执行,包括在抗体检测中呈阳性的群体。

上述研究也对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打上问号。巴克利指出,好的疫苗效果将优于人体自然免疫。

由于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数据来自实验对象的快速抗体检测结果,而抗体检测的准确率会受到假阳性、样本误差和时间差的影响,因此也有专家对研究数据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但在6月,重庆医科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对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中也发现,约90%的病例在出院后2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而无症状感染者无论是在急性感染期还是康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有症状感染者。英国和美国的其他研究团队也得出过类似结论。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帝国理工大学,孟加拉国,免疫系统,新冠病毒,感染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