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拉唑是治疗反酸的“神药”吗?

2020-10-28   常笑健康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不少人都有过反酸的体验:饭后不久,感觉有液体从胃里上涌,到达咽喉部,明显感觉到酸味。一打嗝,整个喉咙都非常难受。

 
一些人出现反酸的症状就会自行服点拉唑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那么,拉唑类药物真的是治疗反酸的“神药”吗?

01

为什么会反酸?


反酸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上导致。
 
反酸最常见的原因是 胃食管反流病。 在人的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贲门,如果这个门关不紧,胃酸从贲门“蹿上来”到食管里,会造成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及周围组织不适。
 
其症状主要是, 烧心反酸、反复咳嗽、咽部异物感, 甚至出现口腔溃疡、胸闷、心慌等情况。
 
如果经常胃食管反流,食管可能发生糜烂,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甚至狭窄或梗阻。
 


除了胃食管反流,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食管裂孔疝、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器质性疾病,以及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也均可导致反酸。
 
当然,并非所有反酸都是 病理性 的,有些只是 生理性 。比如当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 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

还有
饮食不当, 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反酸。
 

02

“拉唑”抑酸的原理是什么?


拉唑类药物的学名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常见的家族成员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是生活中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溃疡的常见用药。那么,“拉唑”抑酸的原理是什么呢?
 
胃酸指胃液中的分泌盐酸。 人胃是持续分泌胃酸的,胃液中的胃酸(0.2%~0.4%的盐酸),杀死食物里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除外),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
 
众所周知,胃液对消化食物起着重要作用。可胃液分泌有一定的量,如 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吞酸、反胃、吐酸水等现象。
 
胃酸分泌的盐酸(化学式为HCl),由氢离子及氯离子组成,盐酸的分泌有赖于壁细胞对于这两种离子的转运。而拉唑类药物恰好可以阻止壁细胞对于氢离子的转运功能,进而阻碍了胃酸的分泌。它对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03

能自行服用“拉唑”吗?


拉唑类药物作为处方药,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而不少人一遇“反酸”就自行服用“拉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殊不知药物都存在风险。
 
首先,有些反酸是生理性的,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及调整情绪进行缓解,不一定非要借助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反酸只是症状,病因多种多样,在病因未明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拉唑类药物,不一定能缓解反酸,甚至会导致真实病因一拖再拖,酿成大祸。
 
再次,药物间的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某些拉唑类药物可减弱抗凝药(氯吡格雷)的抗凝作用,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高,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 长期使用高剂量拉唑类药物可使骨折风险升高, 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对他们应考虑低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方式。


最后,教大家几个小妙招,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反酸:

  1. 少吃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2. 餐后不要立即平躺,防止胃液回流到食管;

  3. 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cm,左侧卧睡比右侧要好;

  4. 保持心情愉快,毕竟精神压力也与反酸有关哦。

#胃食管反流,拉唑类,反酸,胃酸,药物,分泌,胃液,盐酸#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