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高效运行的“密码”|《长三角评论》

2020
10/28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作者:高雅静

(本文发于2020年09月总第05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日间手术(Day Surgery),是指病人在24小时内入院、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对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病人,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48小时。

近年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下简称“苏北医院”)大力推进日间手术服务,并将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今年6月,苏北医院正式启动新的日间手术服务中心,实行日间手术病房与日间手术室一体化管理,实现日间手术患者“集中收治,集中管理”。

苏北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病房主任费文勇表示,“以前,即便是做个小手术,也至少需要4-5天时间,医院‘一床难求’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开展日间手术,既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还可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治疗效率,是一条医患双赢的出路。”

流程优化:全人全程无缝衔接

过去,在苏北医院,日间手术的病人是分散的,分散在可以开展日间手术的临床科室里;今年,医院在新建的大楼里专门划分出区域,以整建制的形式启动日间手术服务中心,设有专门手术室、专门病床,统一收治、统一管理病人。

费文勇表示,这个过程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对流程再优化,包括入院前、入院中以及出院后随访管理等所有服务流程的调整;但在全院所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院内日间手术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管理模式,实现了门诊接诊、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手术、出院随访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其中,入院处置中心在日间手术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费文勇说。

以往病人都是先入院再检查,有基础疾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还要调整,符合手术条件的才能再手术;现在,患者的术前检查、评估以及异常情况干预都可以在入院处置中心完成。同时,入院处置中心还设有麻醉访视,有专职的麻醉医师在术前就对预住院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将访视关口前移、提前干预病情,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另外,入院处置中心还对全院床位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有专职管理人员实时动态监测床位资源,调度安排患者有序入院。

这种“一站式”的入院前管理,既降低了患者无效等待治疗时间,也使得医院有限的床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这些住院前产生的所有费用还可在住院后转入到医保报销,既降低了住院费用,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在完成上述必要的术前检查与准备以及麻醉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手术流程。”费文勇表示,日间手术中心组建了包括入院处置中心、围手术期管理中心、麻醉团队、护理团队、快速康复团队、手术室团队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并对日间手术建立临床路径,按照适应对象、诊断依据、治疗方案选择、进入路径标准、术前准备、手术和麻醉方式、术后治疗、出院标准等流程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服务;同时将医生准入制度、病人准入制度、手术准入制度等准入制度严格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当中。

为进一步保障日间手术病人出院后的安全,苏北医院还通过快速康复技术普及及基层社区的患者承接,打造全周期的康复模式。“以运动医学为例,比如一个做完肩关节镜日间手术的病人,正常是2-3周第一次随访,在此之前,他可以在社区康复,我们也会通过电话、短信等给予一些随访指导建议。目前,我们已经和扬州市不同地方的6-7家社区医院建立了联系,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并通过这一渠道进行患者的双向转诊。”

费文勇补充道,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医院也有相应的应急机制,可以灵活推出退出“日间手术”模式。病人出院后并不意味着离开了医生的视线,出院24小时或者48小时内患者需要返院进行检查,术后还有两次随访,排除患者伤口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

多重“关卡”:严把安全质量关

一天就出院,安全吗?手术质量有保障吗?对此,费文勇表示,“日间手术虽然缩短了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的安全保障以及手术的质量水平降低了。正相反,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确保日间手术安全,苏北医院设置了多重“关卡”,层层把关,形成了严密的闭环管理。

费文勇介绍道,从病人门诊就诊开始,其主治医生已开始行使安全第一道关,详细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道关在入院处置中心,处置专员对已有的检查结果审核,若有异常,及时反馈复审;随后,进入第三道关卡麻醉访视,综合评估麻醉是否合格。

待上述流程确认无误后,再安排住院床位,此时,主治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第四道关卡,核对所有检查以及手术知情同意书;同时,还将护理团队纳入进来,对病人手术部位、名称、类别核对,严守第五道关;待病人接入手术室之前,还有专职接送人员按照手术通知单严格核对病人所有信息,稍有异常,立即处理,此为第六道关。

等病人送到手术室后,仍有三道关卡严阵以待。首先是手术室护士、接送人员以及病人之间的三方核对;其次是麻醉师、护士、手术主刀医生之间的三方核对,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最后在手术切皮前进行Time out,即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各项信息,待准确无误后才能进行手术操作。

“每个环节上的关卡看似枯燥单调,实际上是对病人安全的负责。哪怕再小的手术,它依然是一台手术,需要我们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费文勇说。

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在医疗质量上,苏北医院也一直在推行做医生为主体的专科化建设。费文勇指出,首先是医生的资质,能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生必须是主治以上职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有国内外的培训学习,只有培训符合标准了才能主刀手术;另外,在临床专科化建设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对比不同层面的资料,促进手术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在为病人实行日间手术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对于一些疑难特殊病例,术后也要定期进行分享讨论;最后大家也会通过举办学习班或外出参访学习,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

“临床专科化,专科化再细节化,这样才会进一步提升医生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手术质量。”数据显示,2019年,苏北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科室24个,日间手术病种126个,日间手术术式103种,开展手术10335例,同比增长294.77%;其中,日间手术三四级手术率62.09%,同种术式住院费用平均下降20%左右。

“日间手术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除了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也提高医院床位的利用率;既带动了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医联体兄弟单位的共同发展。”费文勇表示,今后将在扩大日间手术病种、疑难手术开展以及流程再优化等方面进行创新。

(原标题:解开日间手术高效运行的“密码”)

《长三角评论》本期部分精彩内容回顾

>>亚专科转诊秩序的自发力量

>>讲防疫,说健康,为公众推倒医院的“围墙”——专访申康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

>>疫情之下,全球远程医疗崛起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长兴样本”

>>“两包三单六贯通”推进县域医共体升级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四家医院牵头组建的“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主办,是全国首本以医院联盟为主体、聚焦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而创设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评论杂志。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手术,日间,病人,患者,苏北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