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每年杀死100万+,这种病和COVID-19联手,人类还有胜算吗

2020-10-27   疫苗与科学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当下的COVID-19疫情数据,中国存在感越来越低,即便其他国家正在迎来第二波更高疫情,你也提不起兴趣了,是不是?截止10月22日,全球累计确诊4147万人,死亡114万人,病死率约为2.7%。



有一种白色瘟疫,在2019年传染了1000万人,杀死了141万人(其中21万人为合并艾滋病感染),这就是结核病。可怕的是,COVID-19的全年病死数估计才与结核病相当。更可怕的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中,结核病发病数与死亡数与往年相比几乎没有改善。

结核病是最致命的杀手之一,由结核杆菌引起,最常影响肺部,当结核病患者将细菌排入空气时,如通过咳嗽,结核病就可以传播。华小栓是被结核杀死的,写下《药》这篇小说的鲁迅先生也是,肖邦、契诃夫、雪莱、郁达夫、萧红等都是。


在最新的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中国新发患者数约占全球的8.4%,约83.3万(每1万个中国人,有6人会发病),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抗生素耐药方面,估计中国新发利福平耐药患者数约6.5万例(占全球14%),仅次于印度。

结核病的防治,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明显影响。

在COVID-19疫情暴发以前,全球有3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在不知晓自身病情且尚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将疾病传给他人。现在,这个数字会进一步增长。为了避免暴露于COVID-19病毒,人们可能不能或不愿前往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出于同样的原因,患者可能也不会去医院接受治疗。未被诊断的结核患者增加将导致全球结核病病例的长期增长。

《柳叶刀》杂志评估:COVID-19疫情会使全球结核病防治倒退五年,未来五年结核发病的人数和死亡人数会比过去增加20%。

中国自1月末受COVID-19影响也导致结核患者发现数暂时下滑,但仅约2个月即已恢复疫情前正常水平。然而,最近同时爆出的两条新闻,却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结核病控制情况并不算乐观。

首先是,牵动人心的青岛COVID-19疫情。10月14日晚,青岛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青岛副市长薛庆国介绍,已确诊的12名病例大多为肺结核病人,由于结核病侵蚀肺部,而COVID-19病毒攻击的也是肺部,两个病相加给救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其次是,10月14日江苏师范大学在微博发布了官方消息,证实从2019年8月开始到现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陆续发现在校学生肺结核病例22例。


此前,有自称是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爆料称:2019年开始学校就陆续有人感染肺结核,学校尽管知情,但此后一年里并没有发布任何通知,没有提醒学生戴口罩,更没有安排相关学生做CT检查,只是一直在做PPD皮试检测。

如果上述爆料基本属实,陶医生也能理解校方这么做的原因:CT太贵,且有一定的放射性,学生可能有顾虑;PPD皮试简单、便宜,容易操作。

然而PPD皮试的最大缺点是准确性太差。由于PPD皮试准确性太差,导致发现的疑似结核病患者中几乎一半人其实是健康人。这种情况下,要痛下决心对这些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休学等措施,意味着会错杀一半,这代价未免太大了。所以,很可能学校也是犹豫不决,导致真正需要隔离治疗的学生没有落实这些措施,最终疫情扩散了。

比PPD皮试可靠的方法是干扰素试验,错杀率只有10%,但缺点很明显。首先是太贵,目前医院里做一次的价格在800元左右。其次是需要在配套实验室中进行检测,无法直接肉眼判断;再次是需要抽静脉血,创伤比较大。

也就是说,目前在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第一环节【早发现/诊断】上存在技术瓶颈,导致现实中把疫情拖成【晚发现】大爆发的情况并不少见。

2017年,网络上爆出湖南桃江第四中学高三爆发结核病,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上了百度百科。国家卫健委主任李斌责成当地调查,最终确诊81例、疑似7例,很多高三学生为此错过高考,很多官员被撤职。


2008~2018年,我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03/10万降至59/10万。然而,学生的报告发病率却先降后升,从28/10万降至2015年最低的13/10万,之后缓慢爬升,2018年到了18/10万。可见,学生群体的结核病控制不能放松。


如何才能改变结核病【早发现/诊断】不给力的现状呢?

那就需要一种比PPD皮试更可靠、但又比CT或干扰素试验更便宜且不折腾的诊断方法,那就是我国首创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简称EC蛋白,商品名:宜卡)试验,2020年4月刚刚获得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属于国家1类新药,拥有发明专利。


从操作上来说,EC蛋白试验和PPD试验一模一样,皮试注射0.1mL后2-3天肉眼观察结果即可,比抽血送实验室检测的干扰素试验方便多了。

从准确性上来说,EC蛋白试验与干扰素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相当。

从成本来说,EC蛋白试验每次检测预估不超过100元,比干扰素试验800元便宜多了。

三种结核早发现/诊断技术的特点总结成下面这张表:


中国的COVID-19疫苗已经胜利在望,一旦上市,中国就掌握了应对疫情的绝对主动权。在此之前,每次有COVID-19疫情传入我国,我们都通过全员核酸检测的方式,对感染者进行地毯式搜索,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中国的结核病控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卡介苗虽说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但几乎无法预防儿童感染结核,增加接种剂次数也没用,这正是我国坚持卡介苗接种半个多世纪,但结核病负担仍然非常严重的关键原因。

好消息是,我国正在研发成人卡介苗,针对≥6岁人群预防结核病,目前已经开始临床Ⅰ期试验。

此外,针对已经感染结核杆菌但没有发病的所谓潜伏感染者,也已经有一种与化学药效果相同的生物制剂(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商品名:微卡)获批治疗性疫苗即将上市,可以与化学药一起为结核病的预防/治疗提供解决方案,且不良反应更小、治疗的配合程度更好。


不过,对结核潜伏感染者采取干预措施的前提是:必须先发现他们。

如果我们有了方便、准确又便宜的诊断技术,就可以像COVID-19疫情全员核酸检测一样,在全国范围内筛查出所有结核潜伏感染者,再加上隔离和治疗,中国的结核感染者会很快大幅度减少,摘掉世界第三结核大国的帽子,指日可待。


#结核病,感染者,PPD,卡介苗,干扰素,肺部#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