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建立适老化家庭和社区势在必行

2020-10-27   豹耳健康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老年人该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晚年生活?如何与家庭成员、服务人员、其他老人更好相处?如何树立积极有为的老龄观,达到身心健康的自在状态?在这些问题上,社会对老年人的教育引导、支援帮助都几乎是空白。

在由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和首厚·大家养老社区主办的“老年心理健康与积极老龄观培育”专题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提出了一个关于高龄老人倾诉对象的课题。

通过与十年前的对比调查发现,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在家庭当中主要的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在社会倾诉渠道上,选择向保姆倾诉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有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通过对10149名高龄老人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的第一倾诉对象不是老伴,而是儿子和女儿,占比64.2%。在儿子和女儿之中,高龄老人更倾向于跟儿子倾诉,占比46.9%。他还发现,相比十年前,老人跟保姆的倾诉比例明显增高。

丁志宏通过对10149名高龄老人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主要由于这部分高龄老人面临丧偶和空巢的双重困境,不仅缺少与家人沟通的机会,闭塞的信息环境又让老人无法向社会求助,导致这部分老人出于一个“被失语”的状态。

如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苦闷、寂寞心理,加速老年人生理、心理衰老,甚至会诱发抑郁症、老年痴呆和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严重还可能使人采取极端方式,如自杀。而高龄老人在被照顾的同时,社会参与更少,他们精神需求会更多更高。

为什么老人选择倾诉的对象首选家庭而不是社会?丁志宏教授认为,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所需求的服务存在结构上的错位。也就是说,社区提供的服务是老年人不想要的。

丁志宏教授建议,针对老人倾诉无门的问题,需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等承担其对高龄老人精神需求支持责任。要转变“重物质轻精神”观念,使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及安全发展,实现高龄老人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的统一。

社区要在满足高龄老人精神需求上大有所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在高龄老人之间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相沟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生活自理的高龄老人,可举办太极拳、书画比赛、下棋比赛、讲座等;对于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可发展一些室内休闲活动,比如上网、剪纸、写作、拼图、编织、收藏等。开通心理热线,把建立年龄友好型社会落到实处,建立适老化家庭和适老化社区。


#老年人,老龄观,适老化家庭,适老化社区#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