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医生因注射麻醉剂过量死亡,曾有吸毒史!
郑州一家整形医院的医生因注射麻醉剂过量,于10月21日在院内被发现死亡并报警。
事发整形医院亦证实此消息,死者确系医院医生,具体情况以警方调查为准。
辖区警方证实死者曾有吸毒史,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知情人介绍称,死者姓刘,1987年生人,死亡前是郑州天润国际医学中心的一名整形医生。
在10月21日上午被发现在院内死亡,怀疑是私自注射麻醉剂过量致死,据称其曾有吸毒史。
死者被发现后医院报警,辖区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天润国际医学中心位于郑州市龙湖中环南路与九如路附近,10月22日下午,记者去到该中心,发现该中心仍在正常营业中。
该中心一位负责人田先生随后证实,刘医生是该中心一名整形医生,有留学背景,业务能力不错。
其突然死亡出乎大家意料,此前与其相处未见任何异常。
至于刘医生是否有吸毒史,为何要注射麻醉剂,医院对麻醉剂的管理是否存在疏漏,田先生表示不便回应,一切以警方调查情况为准。
不过田先生亦表示,中心今后会在人才招聘上进行更严格的把关,对医院的药品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记者随后通过辖区警方证实,刘姓医生的死亡原因确系注射麻醉剂过量,该医生确有吸毒史,亦曾两次被强制戒毒。
更多情况警方目前正在调查中。
麻醉药与毒品
今年年初,就有一则消息是,医学生韩某从实习医院手术室偷出麻醉品,带回出租屋给其女友孟某吸食,最终导致孟某吸食过量死亡。
韩某为医学生,明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却为了追求刺激铤而走险,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那,麻醉药与毒品到底有什么关系与区别呢?
其实,毒品与麻醉药,可以说是同一个事物的两张面孔!
麻醉药剂量把控的好,可以治病救人;而毒品很容易害人性命、伤人健康、耗人钱财!
全身麻醉药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但连续使用、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的药品。
因此,麻醉药品具有成瘾性,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
而且麻醉药使用过量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稍有不慎,就有死亡的风险。
那么毒品呢?
《禁毒法》的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也就是说我国认为的毒品主要是四大类:阿片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冰毒类;大麻类;可卡因类。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应的目录列表。
《禁毒法》的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精神药品,简称为“精”,麻醉药品,简称“麻”。
列入了管制目录的“精与麻”都属于毒品。
麻醉也能成瘾吗?
在韩国,有一些人整形成瘾,其实并非就是想去做整形,而是在意整形前的麻醉,以及麻醉中做的春梦。
比如异丙酚(又叫丙泊酚,propofol)就有类似的特性,麻醉后容易出现春梦式的快感。
低剂量注射异丙酚让人产生欣快感,是因为其能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强分泌多巴神经递质(人体体内的快乐因子),以及多巴胺浓度,从而产生放松、兴奋等愉悦感受,这与阿片类、可卡因和苯丙胺等毒品的药物原理类似。
这种异丙酚麻醉效应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短,经常用于人工流产、胃肠镜检查等短小手术,病人在接受检查时呈麻醉睡眠状态,没有痛苦,又能够在检查结束时迅速苏醒,并且没有所谓的醉酒感,因此非常受临床治疗欢迎。
在美容整形界被称为“牛奶针”或“幸福牛奶”,它是一种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除麻醉外仅仅在重症监护病房给躁动的病人可以使用低剂量的异丙酚,以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过量使用会导致患者呼吸抑制,抢救不及时会致人死亡。
最典型的是 迈克尔杰克逊非正常死亡案 ,私人医生康拉德·莫里注射了致命剂量的异丙酚造成迈克尔·杰克逊心脏病突发死亡。
麻醉药滥用对人体危害大
还有一些静脉注射类的麻药,最开始是拿来止痛的,能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感知、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但同时,它还能让大脑产生奖赏、欣快感和幻觉,具有成瘾性。
这两类静脉麻醉药物常被用作全身麻醉: 一种是曾经被用作兽用麻醉剂的氯胺酮,持续时间短,一些小手术常常用到。服用后会出现“木僵状态”,用药过程的记忆会消失,还会产生“灵魂出窍”的幻觉。
另一种叫芬太尼类药物,来自阿片类家族,它起效快、药效强、安全性好,是普外科、妇产科手术用得最多的麻醉镇痛药。但它也有兴奋、致幻的副作用,也这个是这些作用让一些人枉顾成瘾危害,产生严重药物依赖。
只要是药物滥用成瘾,对身体、精神状态都会有损伤,对日常生活行为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比如,生理上或可出现肌肉抽搐或颤抖,除了产生强烈心理依赖,更会让患者产生严重精神问题,比如药效过后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记忆丧失,头昏眼花,有些患者甚至经常出现无意识性跌倒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人们还忽视麻醉类药物滥用的严重危害:一旦过量注射可导致使用者呼吸暂停而死亡!
而那些常年被失眠、焦虑等困扰的人,切不可在黑市中通过这些麻醉药品来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一定要去带有“精神卫生”字样的寻求专业!
明知麻醉药品危险性,而依然想方设法注射的人,请寻求专业戒毒,不要抱着侥幸心理。
切不可擅自私下进行国家管制类精麻药品交易、使用,这是在法律边缘试探,更是对自己、对家庭不负责任!
来源:大河报客户端、百度百科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看到,传播医学知识,助力亲友健康!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