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以“管” 造“桥”,医院架起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2020-10-27   福建卫生报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85岁福州谢大爷

患尿毒症3年、糖尿病多年,

血管条件较差,再加上长期血透,频繁穿刺,

双上肢能做血透通路的自体血管均已损伤,

只能靠临时放置的股静脉导管进行透析。


可是,

腹股沟放置临时股静脉导管,

病人的日常活动总受限,

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且容易感染、渗血等并发症。

怎么解决尿毒症患者常遇到的这一问题呢?


上周,医院肾病科血透室找到了一个新的“帮手”——今年10月刚成立的血管外科。血管外科一成立就协助肾病科血透室,为谢大爷实施了上肢人工血管造瘘术。

△血管外科夏印副主任医师与肾病科血透室张文杰医生在术中


△人工血管血透通路手术完成


人工血管造瘘手术的顺利完成,意味着谢大爷在3-4周后即可去掉临时股静脉导管,依靠人工血管通路继续规则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与自体动静脉端成功吻合

今天,在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病房,记者看到谢大爷,他的精神状态良好,他的儿子嘴里不住地感谢夏印副主任医师,特意制作锦旗送给他:“夏主任10月8号开科上班,9号就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我父亲是他在人民医院的第一个病人。他每天早上7点多来看我父亲的情况,傍晚五六点又来看我们,说实话,我作儿子的都没有夏主任用心。”

△血管外科夏印副主任医师与肾病科血透室张文杰医生查房,查看谢大爷病情


谢大爷在此之前是省人民医院肾病科血透室的“常客”,肾病科血透室主治医师张文杰告诉记者,这三年来,谢大爷每周血透3次,每次需要4个小时,反复血透穿刺对血管损伤是难免的。“以前,我们介绍病人到外院接受人工血管造瘘术,现在我们医院开设血管外科,在本院就能做了。”


血管外科夏印副主任医师介绍,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时可以穿刺的管道,借此管道,人体血液与血透机连接,从而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因此,血管通路也被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肾病科与血管外科的强强联合,能够为各种需要建立或维护血管通路的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患者往返不同医院带来的风险和负担,也能为患者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力争最大程度为更多的血透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人工血管造瘘对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因而,省内能开展人工血管造瘘的医院并不多。此例人工血管瘘的顺利实施,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属首例。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编辑:乔一

通讯员:魏映双、童颖辰

#血透室,肾病科,尿毒症,透析#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