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希望,你不再是被人抽打的陀螺
作者:余周伟
小芳边说边哭,她真的已经崩溃了。
她在一家IT公司上班,直属上司是个急性子,要求她手机24小时开机,收到信息必须10分钟内回复,否则就是一顿骂。
小芳的手机几乎不离手,睡觉时也把手机放床头,不敢关静音,连震动模式都不敢调,怕自己不小心漏掉工作群的消息。
对她来说,在公司和在家,根本就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还有,没有性生活。
“你有想过换一份工作吗?”我不知道她是否有经济压力,试探着问。
“想过啊,每天都想。但是下不了决心。我就好像是一个陀螺,想停下来,但是因为惯性,停不下来。”她擦了一下眼泪。
“可是,你应该也知道,维持这种状态的话,你是不可能睡好觉的,别人也很难帮到你,”我感觉有种力量在阻止她做出改变,“我不确定,是什么因素让你继续忍下去,哪怕睡不好,精神崩溃,都不能让你尝试改变?或者,你更害怕改变本身?”
“我也不知道。现在想来,最大的可能应该是,我想改变,但又不敢变。”小芳情绪开始稳定了一些。
我想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做了50年的牢,出狱后反而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最后选择自杀。
坐牢当然不舒服。但时间久了,人就会适应里面的规则。出狱后,之前熟悉的规则没有了,要重新面对新的规则,这种未知会让人焦虑。
所以,所谓“舒适区”,并不是人们呆的那个地方很舒适,而是很熟悉,这种熟悉让人有控制感。逃离舒适区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远离熟悉和失去控制感带来的焦虑。
沟通中,小芳曾说:“辞职后,我能干嘛呢?”这句话的背后,提示着小芳害怕改变,怕改变后面对不确定的未知,怕失去控制感。哪怕她现在正被工作所控制所折磨,那也正是她所确定的事。
换句话来说,她宁愿生活在确定的痛苦里,也不愿意面对未知的焦虑。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就好像是一个陀螺,停不下来。
多少所谓的“别无选择”,其实只是“害怕选择”呢?
真心希望,你不再是被人抽打的陀螺。当你停止旋转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没有人只能选择一种生活。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