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10月16日,国家药监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本次通知是中国对于2013年在日本签署《水俣公约》所承诺责任的履行。迄今为止,缔约国已超过50个。说含汞大家可能还有点懵,换个称呼你肯定就懂了,其实就是水银温度计和血压计。
据2014年的统计,在中国的医院和家庭市场中,分布着5000万支水银体温计。但由于水银本身具有毒性,若不慎打破会造成身体危害,全球多个国家已经陆续禁用含汞的医疗器械。
为什么要禁止生产含汞测量工具?
虽然《通知》里说2026年1月起才全面禁止生产,不过大家应该也有发现,现在去医院看病量体温、血压时很少会使用含汞的测量工具了。一是含汞产品如果使用不慎,破损后导致汞泄露, 会对人体产生不小的危害。二是现在电子体温计、测温枪、电子血压计等产品越来越多,精确度也更高,足以替代水银温度计、血压计。汞,俗称“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大量应用于各种产品和工艺中,它呈银白色、易流动、常温下即能挥发。微量的汞在人体内不会引起危害,可经尿、粪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如过数量过多,会损害人体健康。汞及其化合物的产生、使用和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引起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神经、免疫、生殖系统的机能紊乱,尤其对胎儿和孕妇有较大影响。
经呼吸道进入
水银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但也很容易挥发变成气体,四处乱窜。此时,就有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出现咳嗽、鼻咽部黏膜损伤、水肿等症状;如果长时间大量吸入的话,则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的中毒症状。同时,由于水银吸附能力比较强,这就导致了它有可能会粘附在我们的衣服上、皮肤上,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通过消化道进入
通过消化道直接将水银摄入体内,则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更加危险。凡水银所经之处的组织、器官,都毫无例外的会受到伤害。口腔和食管黏膜的损伤、胃部的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甚至,还有可能发生窒息和循环衰竭。
通过伤口进入
这是最凶险的一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在小孩咬断水银体温计的瞬间。当水银体温计被咬断时,由于外面那根玻璃泡的存在,就有可能伴随着口腔黏膜被划伤。而此时,水银就能立刻进入人体血液,导致人头晕、手脚发抖,引起肾脏损坏,还会危及生命。
鉴于水银的危险性,在2013年1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水俣公约》。
水银温度计摔碎了怎么办?
可能有小伙伴觉得,电子产品用起来麻烦,还是习惯用水银温度计、血压计。那么,万一水银体温计会血压计破碎后发生水银泄露,要做到这几点:1、首先,迅速将家人和宠物带离被汞污染的房间,此过程中切勿接触洒落的汞;被汞污染的衣物一律留在汞泄漏的房间内;切勿使用吸尘器、扫帚或者抹布清理汞;2、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汞蒸气浓度;3、在保持房间通风的前提下,清理汞。此时务必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戴上手套,防止吸入或接触汞。戴普通口罩(非气密性防护)或N95/N99等口罩(气密性防护)都是没用的,要佩戴面罩+汞专用过滤元件;4、清理汞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包括手套、口罩、污染的衣物等,一律用塑料袋密封,进行适当处置。正确完成汞处理后,房间至少通风24小时。如果感到任何不适,立即就医。鉴于水银体温计或血压计可能造成的水银泄露危害,建议大家与时俱进,要逐渐熟悉对新型环保的医疗器械的使用,应用现代科技保护我们的健康。
(本文转载自重疾不重)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