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因素易导致儿童口吃
国际口吃日 | 预防和治疗儿童口吃更应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每年的10月22日为国际口吃日,口吃作为人类独有的语言表达障碍性疾病,被医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口吃多是由焦虑引起,是心理病,焦虑和紧张的起因多是童年遭受的创伤。
在口吃人群中,儿童是一个尤需关注的群体。全世界只有1%的人患有口吃,但却有多达4%的人在童年时代出现口吃。
很多影视作品中,口吃者给大家带来了无数的欢笑,然而真正的口吃者的内心,却未必能够豁达。引起“口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为了避免你家宝宝“中招“,这些你得知道。
◆ 模 仿
儿童天性好模仿,若家人或周围有人口吃,他也跟着模仿,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口吃。
图文无关
◆ 心理压力
让说话慢的孩子快说;让怯场的儿童当众讲话或表演;成人对孩子说话重复或停顿不耐烦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说话能力过多关注或反应强烈,一旦紧张就出现口吃。
◆ 惊吓刺激
在一些突然引起震惊、恐惧的事件,或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后,会发生口吃。
图文无关
◆ 生理因素
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患百日咳、流感、猩红热、麻疹之后,易引起口吃。
◆ 社会歧视
社会上一些人对口吃患者缺乏善意和同情,常歧视、嘲笑,甚至取笑口吃儿童,这会加重患儿紧张和自卑心理,使口吃加剧。
治疗口吃最佳时机
六岁前
图文无关
专家指出,口吃治疗最佳治疗期应在6岁之前。一旦孩子持续出现三个月的口吃,家长就要及早带孩子就医。
预防口吃最佳时机
三岁前
图文无关
一般而言,3岁前是孩子学说话的敏感期,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不要让孩子模仿电视或电影场面里口吃的搞笑情节。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恐惧、紧张的家庭环境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应多注意培养孩子与人的交流能力。
治疗口吃就诊指南
口吃要看心理科
图文无关
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紧张情绪之中,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另外,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神经过度紧张,在与人交流时便会出现口吃。这些原因导致的口吃占到患儿的2/3,这种情况应该看心理科,通过心理干预得到矫正。
矫正口吃有对策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如禁止周围人的模仿与嘲笑。
2、多关心与爱护。对患儿要多加爱护,不能因为口吃而责怪他,不给他再添加心理压力。
3、讲话吐字清楚。家人与口吃孩子讲话时,态度要平静,速度要慢,发音要清楚准确。这样,不会使孩子回答问话时因欲速而不达,反而口吃或加重口吃。
图文无关
4、避免接触其他口吃者。当孩子有口吃苗头时,要避免与其他口吃者再接触。
5、勿催促孩子讲话。当孩子偶然发音障碍,要告诉他慢慢说,甚至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或过一会再说。教他说话之前先吸一口气,也可避免说话时断断续续。此时,催促是错误的。
6、勿打断孩子讲话。口吃孩子讲话时,无论如何旁人不要打断,也不要在他身边做任何动作或表情,以免分散他说话的注意力。
7、消除紧张感。旁人要消除孩子说话的紧张、焦虑、害怕、为难情绪。当孩子说某句话有困难时,不要让他去重复说这句话,并且安慰他下面的话可慢慢地说。
图文无关
8、说话轻柔。教育口吃儿童,不管说什么话,都要轻柔、缓慢,在病情好转时,再增加音量与速度。
9、多朗读多唱歌。对已识字的口吃儿童,让他多读书,一字一字地读,声音不妨大一些。鼓励孩子多唱歌,唱歌使孩子吐词准确快捷,增加自信心。
10、慢慢对话。可请一个无口吃的人,与有口吃的孩子在安静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话,但要连续地、匀速地,不可断断续续。
11、多抄写。让口吃者抄文章大有益处。因为在抄写过程中还需要默读文句,对纠正其发音障碍是有促进作用的。
12、有信心有恒心。要时时告诉孩子,纠正口吃非举手之劳,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灰心丧气,尤其是女孩子,信心与恒心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