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是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头之一,其历史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其后数十年间,无论是合并成“济南共和医院”,还是之后改称“齐鲁大学医科附设医院”,该院赓续传统,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维新笃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积极的态度,齐鲁医院发展迅速,在全国也颇具影响,与北京协和医院、湖南湘雅医院、成都华西医院一并称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四大教会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齐鲁医院也伴随着时代步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医者初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在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齐鲁医学的前辈们用严谨的态度,用攻坚克难、守护人民健康的崇高信念创造出一例例国内首创、全国第一、国际领先,对山东乃至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也正是这些贡献,推进着医学的前沿,削减着病魔的阵地,让“齐鲁医学”成为人民群众和医学同行心目中的医学高地。
在齐鲁医院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学术群星。一代代医学名家不断涌现,将齐鲁医学的“学术火炬”代代传递,不断发扬光大。中国病理学先驱侯宝璋、中国麻风病防治奠基者尤家骏、中国骨科奠基者之一赵常林、中国首个人工喉发明者杨仁中、中国首例全喉切除再造术孙鸿泉,以及中国首创腹外淋巴清扫术、国际首创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技术定量诊断瓣膜性心脏病、世界首例异基因无关供体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些医学名家和他们的杰出贡献,标定了所处时代中国医学的高度,更成了中国医学走向辉煌未来的基石,他们是齐鲁医院的骄傲,也是中国医学的骄傲。
创新决胜未来。近年来,医院在科技创新空间与平台优化布局、人才储备、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安排,全面实施“医疗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依法治院、党建领院”五大战略,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深入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医院大力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扎实推进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重症医学方向)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在山东省“六大中心”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不断开拓医疗新技术,完成世界首例HHHT腹腔镜肝总动脉双重结扎/缩扎术、世界首例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双侧肺病变手术,国内首例AR(增强现实)骶神经调控手术等高水平手术,一个个世界首创、国内首例是医院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重视医疗品质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品管圈项目屡获国际国内大奖,在南非开普敦荣获全球首届医疗品质提升大赛一等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优化医疗服务品质。推进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和专病门诊建设,拓展诊疗服务内涵;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医院创新实施学科高峰计划、学科交叉计划、学科联盟计划等,科学布局学科发展,推动优势学科提升。医院现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齐鲁医院有6个学科跻身全国十强,9个学科获得全国十强提名。学科发展进一步带动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近十年来,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计划项目近700项,年均科研项目经费超过7000万元;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政府科技奖励近80项。专利申请及授权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长期保持在前20位,发表科技论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位居前十。
2019年,医院成为山东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挂靠单位,致力于打造覆盖临床研究技术指导、教学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孵育的全链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临床研究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