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腰痛、骨折…… 背后的原因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2020
10/21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骨质疏松除了要积极预防,规范治疗也很重要。

“老驼,老驼啦!”每当张阿姨身边的亲友提起“年轻时高挑的大美女,这些年怎么变矮”的问题时,张阿姨总是摇摇头,用这个理由搪塞。


直到前不久,张阿姨被人轻轻一撞,出现髋部骨折后,她才第一次对骨质疏松症有了认识。


因为医生告诉她,她测出的骨密度远低于正常指标,且很可能会再次骨折。



 
超半数65岁以上女性患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严孙杰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同时,骨质疏松也与多种骨骼外的危险因素相关。


严孙杰教授


骨质疏松患者群体十分庞大,它高发于绝经后女性。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3的50岁以上妇女和超半数65岁以上女性都患有骨质疏松症。

 “据统计, 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有1/3女性和1/5的男性会经历骨折。和普通骨折不同,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较脆,不少患者会反复发生骨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李毅中教授说,“不仅如此,骨折对患者身心都会造成极大影响,50岁女性骨折术后一年内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可达20%。


尽管骨质疏松危害极大,但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缺口巨大,大量患者都是悄无声息地存在。“之所以能被查出,往往是在体检或骨折后发现,或出现腰背关节痛后将其当作骨质增生治疗时发现,还有些则是因服用某些药物,被告知要做骨密度检测时发现的。”李毅中教授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质疏松研究团队,右四为李毅中教授



 
学会这些自测方式

 


要想尽早发现骨质疏松,严孙杰教授提醒民众,对于身体出现的下列征兆,要引起高度警惕。


  • 疼痛:多数患者将颈腰背部疼痛以及关节疼痛当作骨质增生,其实应及时做骨密度检测,排除骨质疏松的可能。


  • 变矮、驼背:骨质疏松会导致骨质抗压力减弱,椎体压缩变形。若发现腰背变驼,或随着年龄增长,身高矮了4厘米以上,要警惕骨质疏松引发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导致的驼背


  • 骨折:长期骨质疏松易导致反复骨折,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病理性骨折是导致老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增加病患痛苦、经济负担,还限制活动,引发心理问题,甚至缩短寿命。


  • 畸形: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胸廓或髋部畸形。


 


严孙杰教授还推荐了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根据年龄和体重两项指标,可计算或简图评估骨质疏松症风险。


计算评估:OSTA 指数=[体质量(kg)-年龄(岁)]×0.2

查对评估

 

此外,民众也可通过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判断自己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结果判断:上述问题,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并建议做骨密度检查或FRAX®风险评估。 


 

 



 
从年轻时开始预防

 


林海滨主任医师(左二)正在给患者看病


骨质疏松的发病正日益年轻化,积极采取相应非药物干预措施加以预防,可达到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目的。为此,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从事骨科方面工作几十年的林海滨教授建议大家需从年轻时期开始预防——


01
改善营养状况,   均衡饮食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基础,补给足够的蛋白质。  


02

使每天元素钙的总摄入量达到800-1200mg,在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400-600IU/d,多摄入含有维生素 D 的食物如鱼油、牛奶、谷物和面包等,也可服用一些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或者阿法骨化醇等。


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在提高骨密度的同时,还有其他药物所不具备的促进肌力的作用。


03
多开展户外活动,适当加强负重锻炼,可减少骨折意外的发生。   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和行走运动。此外可做抗阻训练,如伸髋、压腿、伸腿、负重运动和拉力带运动等。全身振动训练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很好的作用。  


04
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提倡低钠、高钾、高钙和高非饱和脂肪酸饮食,避免酗酒、吸烟、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以及过度减肥或过度肥胖。  


05
尽可能避免使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   临床上还需注意识别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危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早诊断、早治疗,减少骨折的发生。   



 
需长期规范化治疗

 


当然,骨质疏松除了要积极预防,规范治疗也很重要。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是吃钙片那么简单。还需要配合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的治疗,以及至少半年一次的随访复查。”林海滨教授说。


多个胸腰椎的椎体骨折,其中2个椎体做过骨水泥增强手术


因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科学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缓骨量流失、有效减少骨折。但不少患者症状稍有缓解便不再继续治疗,造成治疗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医护群体中大部分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李毅中表示,有数据显示,仅不到10%的骨科医师在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时,会进行骨密度检查,而在脆性骨折术后进行抗骨松治疗的概率仅13.1%。

“要改变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困境,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大众,包括医护群体的观念。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走出当前疾病认识不足、诊疗不够规范的困境,为患者打造一个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李毅中教授说。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 小枫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骨密度,药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