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熬夜吗?它不仅仅让你脱发,还会增加致癌风险!
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让人恐慌的疾病,关于癌症的方方面面都引人注意。随着癌症发生率的逐年增高,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个无法逃脱的漩涡。
每个人都迫切地想要知道,癌症是怎么产生的,又有哪些因素会“积极”地促进这一过程?
其实,关于导致癌症发生的诸多因素,人们已经非常清楚。吸烟、饮酒、过多摄入红肉、缺乏体育运动,每一项都是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却又难逃的陷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可能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那就是——睡眠。
半分钟读全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涉及昼夜节律中断的轮班工作纳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的事件。
人类的生物钟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以及癌症等。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相比于晚睡,早起对于降低乳腺癌风险具有“保护作用”;而每晚睡眠超过7-8小时则可能对乳腺癌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褪黑素、免疫、生物节律等都是睡眠影响癌症发生风险的重要机制。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拒绝熬夜”!
什么?睡眠也与癌症发生有关?
是的。
关于睡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最重要的应该是生物钟理论。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涉及昼夜节律中断的轮班工作纳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的事件。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生物钟相关机制的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物钟领域的重要性。
生物钟,其实就是身体的时钟。
这是一个内在的24小时计时系统,可以在身体的所有细胞中运作,调节细胞功能的节律性,包括代谢、基因表达以及细胞蛋白运输。不仅仅是睡眠,生物钟对于新陈代谢和其他重要的身体功能影响也至关重要。
既往研究显示,人类的生物钟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以及癌症等。在小鼠中进行的人类时差模拟实验表明,紊乱的生物钟足以诱导自发性肝细胞癌。
熬夜/睡得多或可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熬夜简直是世界上最愉快的事,刷刷手机看看剧,一不小心时间就滑到了凌晨一两点。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90%以上的年轻人零点之后睡觉;在熬夜大军中,“80后”大约占到了三成,“90后”大约占到了六成。
晚睡还是早起,你怎么做选择?
一项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最新研究,就将目光集中在了这个问题。
通过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180,216名女性数据和来自乳腺癌协会联盟(BCAC)的228,951名女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晚睡,早起对于降低乳腺癌风险具有“保护作用”;而每晚睡眠超过7-8小时则可能对乳腺癌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在检索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s数据库后,收集了多篇有关中国人群睡眠时间与癌症发生风险关系的相关文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
同样地,也发现了睡眠时间过长可增加中国人群的癌症发生风险(OR=1.31,95%CI=1.11-1.55,P<0.01)。
看来,不光熬夜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睡得多也不行。
为什么睡眠会影响癌症发生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也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像阿尔兹海默症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睡眠影响癌症的发生风险也有可能被多种机制同时“操控”。
褪黑素机制
褪黑素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夜间分泌较多,具有抗氧化、抗有丝分裂、抗血管增生等特性,可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
如果睡眠时间过短,就会使褪黑素分泌的减少。
免疫机制
健康的夜间睡眠有修复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稳态的作用。如果夜间睡眠被剥夺,免疫细胞的活性及相关分子分泌均会降低,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夜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时间紊乱还会刺激免疫系统激活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反过来可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过程并改变睡眠,恶性循环,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生物节律机制
睡眠时间的减少或睡眠障碍还会引起生理节律的紊乱,从而导致葡萄糖代谢受损、食欲控制减弱以及各种胃肠道疾病。
同时,睡眠时间的变化可能是对压力和不健康情绪的应激反应,而压力和抑郁是癌症发病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写在最后
关于睡眠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家们还在进行持续的研究。
对我们而言,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拒绝熬夜”!
快睡吧,妈妈告诉我们,“早睡早起身体好”。
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