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漫谈:疼痛那点事儿
本文由“瑞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授权转载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与疼痛作斗争。疼痛除了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及社会问题。因此了解疼痛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是我们青年麻醉医生的必修课程。只有正确认识疼痛,知晓其原理,掌握治疗方法才能为更多患者缓解病痛,更好的贯彻舒适化医疗的理念。在本月的瑞金医院麻醉科大咖讲堂中,我们有幸请到了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疼痛中心的熊源长教授为我们讲授疼痛医学的发展及思考。
7月10日早晨七点,瑞金医院麻醉科的医师们已经坐满了模拟中心的会议厅。课程开始之前,由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罗艳教授致词并向大家隆重介绍了熊源长教授,熊教授更是风度翩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展开人类疼痛医学发展的历史画卷。
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
人类对疼痛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黄帝内经里有所记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反映了我国古人对疼痛的认识,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哪里疼痛,哪里就需要治疗”的理念,直到20世纪,随着研究与理解的深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疾病状态,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与社会问题。熊教授告诉我们:长期的慢性疼痛可能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约有50%的慢性疼痛患者有抑郁障碍而未被医生识别,这些都促进了疼痛医学的发展与疼痛门诊的建立。由于近年精准医疗(PM)和加速康复(ERAS)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疼痛的观念也逐渐转化,并且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推广,疼痛医学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作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麻醉医生,对于镇痛药物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何合理配伍、联合用药来治疗慢性疼痛是我们所希望学习的部分。熊教授从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受体位点讲起,介绍了多种常用的镇痛药物特点和临床应用。面对慢性疼痛,药物并不是我们也是我们治疗慢性疼痛的手段,此外还有PRP、干细胞治疗这样“高大上”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缓解疼唯一的武器,理疗、微创介入以及手术均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讲到微创介入,熊教授自豪地向我们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通过神经阻滞及选择性神经毁损成功为难治疼痛的患者缓解病痛,令我们心生敬佩。更令我们惊讶的是射频消融、脊髓电刺激痛,让青年麻醉医生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受到无限的可能性。
讲到目前疼痛医学面临的现状,熊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慢性疼痛有患病人数多、发病率高、趋于年轻化的特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慢性疼痛患者每年以超千万的速度增加,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但是我国疼痛医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民群众对疼痛诊疗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具有独立疼痛科室的医院较少、病房数量不足;疼痛方面专职从业人员偏少、没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培训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诊疗体系、加强疼痛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加强科普教育、扩大疼痛学科的认知度和知晓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熊教授感慨地说:“疼痛科是朝阳学科,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随着2018年上海疼痛医联体的成立,疼痛学科会被更多人所了解,借此会有更多患者摆脱疼痛的束缚。
后记
讲课的时间有限,但熊教授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展望是深远的。仔细回想熊教授上课的内容,如何更好的减少术后疼痛,如何更好的贯彻舒适化医疗,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科发展等等。每月一次的大咖讲堂,总会让我们思考很多,不仅仅是医学方面,更是人生的哲理。这些谆谆教诲,这些智慧的星星点点,在年轻麻醉医生的心房里回荡,或许不经意间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