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腋臭的知识干活
腋臭是指人体在运动、高温环境或精神紧张等因素作用下,双侧腋区顶泌汗腺(也称大汗腺)活跃分泌汗液进而汗液被皮肤表面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一种辛辣刺鼻气味。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大多自青春期发病,有明显家族史及遗传性。腋臭的临床诊治历史悠久,但至今没有统一的的诊疗方案,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病情分级和治疗效果评判缺乏客观指标,刺鼻气味作为一种主观症状,参考价值有限;其次,腋臭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各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最后,大汗腺在腋区的分布位置广而浅,治疗时难以兼顾疗效和减小损伤。
腋臭产生的影响因素
遗传及地域因素,腋臭的发病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受基因遗传的影响,外在因素是受环境的干扰。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腋臭患者具有明显家族史,在国内,腋臭的发病以北方居多。
性激素因素,临床观察发现,腋臭患者大多伴随着青春期发育逐渐发病,与汗腺的生长期基本一致。中老年后,腋臭异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后腋臭消失。研究发现,性激素主要通过大汗腺细胞核表达的雄性激素受体,发挥其对大汗腺的无明显性别差异的内分泌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大汗腺的分泌功能。
精神因素,在组织学上,小汗腺周围可见有明显的神经纤维蛋白与周围肌肉交织,同时小汗腺的分泌功能受乙酰胆碱类神经递质的调节,说明小汗腺分泌功能是受神经肌肉因素调控;汗液分泌过多也可能是腋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当人体情绪或生理状态变化时,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影响大汗腺分泌水平。
腋臭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保守治疗损伤小、恢复快。
①皮肤表面的对症性药物治疗:如针对体表汗液、细菌、臭味的药物治疗,需要反复使用,并且效果有限。
②皮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通过药物的化学作用破坏汗腺腺体或导管,从而减少汗液分泌。因药物缺乏特异性,治疗深度及剂量难以控制,效果有限。
③A型肉毒毒素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可用于腋臭的治疗。
④激光治疗:不同的激光可对人体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光热效应,这种效应可直达毛囊并向周围汗腺等组织传导,破坏大汗腺及其导管,但其对大汗腺缺乏针对性,对周围组织有导致热损伤的可能,治疗能量密度难以精准选择,因而限制了其疗效。
⑤其他:近年来不断有报道采用高频电针、微波和射频微针等治疗腋臭,通过电热效应等物理作用破坏毛囊及汗腺,但治疗缺乏针对性,能量及治疗密度难以控制,始终存在治疗不彻底及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祛除或破坏大汗腺及其导管,可以达到最彻底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原则上,根据手术方式对腋区皮肤的损伤程度不同,可将这些手术方法归类为三大类,即保留皮肤组织、去除腋区部分皮肤和去除腋区所有皮肤及皮下组织。
目前,腋臭的外科治疗方法在向微创治疗方向上不断发展进步,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
(1)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癜痕的刮吸或抽吸术曾一度广受欢迎,但刮勺刮吸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真皮下血管网造成机械性的钝性损伤,从而导致出血、表皮淤斑和糜烂等并发症,尤其是存在刮吸不彻底的情况,术后效果不佳。
(2)小切口翻转皮瓣直视下剪除大汗腺这一手术方式作为腋臭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效果良好。
(3)近两年也有新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使用。肿胀麻醉下行1~2mm的小切口,使用清创水刀治疗腋臭,治疗效果良好。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