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是第17个世界镇痛日。
“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但长久以来,由于人们对疼痛的片面认识,导致众多患者长期饱受疼痛折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为“世界镇痛日”。
疼痛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作为疼痛形式的一种,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治疗的中断。
01
超过一半患者被癌痛折磨
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显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根据刚刚发布的《2020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显示,高达57.4%的癌症患者伴有癌痛。
此次调查中,癌痛根据疼痛程度被分为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无痛5个等级。
从癌症种类看,胰腺癌、肝癌、胃癌、肺癌、肺癌、前列前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患者都有重度疼痛和轻度/中度癌痛。
其中,胰腺癌患者重度疼痛人数最多,达1/4(25%);其次是肝癌(8.9%)、肠癌(8.3%)、胃癌(7.6%)和肺癌(4.7%);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患者中,分别有4.5%、3.7%及0.7%的患者有重度癌痛。相应地,这些癌症轻度/中度癌痛比例依次升高。宫颈癌患者中没出现重度癌痛,均为轻度及中度癌痛。
从癌症分期看,总体上,Ⅳ期、Ⅲ期和Ⅱ期癌症出现癌痛的几率接近,分别为12.7%、13.6%和13.7%,Ⅰ期癌症出现癌痛几率稍低,为8.7%。
从疼痛程度看,总体上,疼痛程度与癌症分期基本上呈正相关,即分期越往后,中重度癌症出现概率越大。重度癌痛占0.7%,分布为Ⅳ期(0.3%)、Ⅲ期(0.2%)、Ⅱ期(0.2%);中度癌痛占6.4%,分布为Ⅳ期(2.7%)、Ⅲ期(2.1%)、Ⅱ期(1.1%)、Ⅰ期(0.5%);轻度癌痛最普遍,占41.6%,分布为Ⅳ期(9.7%)、Ⅲ期(11.3%)、Ⅱ期(12.4%)、Ⅰ期(8.2%)。此次调查中没有出现极度癌痛。
02
癌痛的常见原因及评估
1.癌痛的原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所致。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
2.癌痛的评估
癌痛的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VRS主要是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未受到干扰。
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如果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03
癌痛的治疗:TOMO放疗有优势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要求,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应用恰当的止痛治疗手段,及早、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和有关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等,有可能减轻或解除癌症疼痛。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严格按照WHO推荐三阶梯止痛原则,可使80%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
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介入治疗、放疗(姑息性止痛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其中,放射治疗在治疗骨转移和转移性脊髓压迫症(MSCC)相关的疼痛领域有特殊的功效,可缓解60%~80%患者的疼痛症状。特别是对骨转移癌等局限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显著,可以达到80-90%的疼痛缓解率,约50%为疼痛完全缓解。
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会(ASTRO)对骨转移相关疼痛治疗,根据疼痛级别给出了不同的方案,包括10×3Gy、6×4Gy、5×4Gy和8-Gy单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它一般采用单剂量(10~16Gy)或低分割(3×9或5×6-8Gy),避免过度照射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如椎骨或脊髓。
TOMO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作为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的代表,既可以做立体定向放疗,也可以做分割放疗。在放射剂量方面,TOMO放疗可以满足40cm*135cm范围内的任何剂量分布要求,实现所有病灶一次照射,严格控制照射剂量,治疗过程舒适性高,照射副作用小,治疗后康复更快,患者生存质量更高。
主要参考资料:
1. 2020-10-16觅健公众号《<2020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正式发布,探索11个癌种患者生存现状》
2.2018-09-1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