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个药,全国停供(附名单)
52个药,全国不供货了
从各地发布的公告来看,药企选择全国统一不供货的主要原因是停产,而大部分药企停产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
说到原料价格上涨,大家应该深有感触。近年来,部分原料药价格上涨的幅度,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例如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接到举报反映,有医药经销公司垄断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造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与2014年的价格相比,2017年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销售价格上涨更是高达19倍至54.6倍。
更早前,马来酸氯苯那敏在一个月之内,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涨了58倍;苯酚更是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幅高达99倍……
除了原料成本上涨,让药企成本飙升的,还有环保的投入。自环保税开征之后,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受影响最大。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制药企业,若按照环保税法的计算,仅是污水处理成本上就要上亿元,而且,还不包括废气、固废等。
据了解,作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唯一的救命药,二巯丙磺钠注射液在今年也出现了停产的情况。从今年3月份缺货以来,至今仍一药难求。据知情人士反映,该药物出现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原料药厂因环保搬迁和工艺改进。
对于中药而言,监管趋严也是影响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实施,2020版药典也将于今年12月30日起实施,加上中药溯源,中药材及其饮片产品继续增加重金属及33项农残检测成为现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严格的要求下,上游企业的生产软件硬件均需要升级,下游生产企业都不敢用那些差的、含量不达标、农残超标的品种,但目前来说市场是优质的品种还是有限的,在供应和需求不平衡下,那些质量高、标准高的中药材原料,接下来将可能会面临涨价。对于饮片企业和中成药企业而言,也将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
众所周知,药企生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利润空间,就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要么产品涨价维持生产,要么停产止损。如何从从根源着手,平衡好企业的利润与临床需求的关系,是接下来有关部门和企业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附:内蒙古取消挂网品种名单
本文版权归赛柏蓝(ID:Mic366)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