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要适度,美食莫贪嘴。
大有“谈虾色变”之势
但如果你全面了解横纹肌溶解
对小龙虾会有更客观的认识哦!
01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人体的肌组织可分为两类:横纹肌和平滑肌。
横纹肌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又分为骨骼肌、内脏横纹肌(如舌、咽、食管上部及横膈等处)和心肌(心壁及大静脉至心脏入口处的心肌)。
骨骼肌结构模式图
因此,顾名思义,所谓的横纹肌溶解,是以肌肉(骨骼肌)坏死和肌细胞内容物释放进入循环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
临床主要特征是:肌肉疼痛、无力和尿色加深,以及血清肌酶水平升高[1]。
病情轻则为无症状的血清肌酶升高,重则出现肌酶极度升高、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
02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有哪些?
横纹肌溶解的潜在病因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3类[2]:
NO.1
创伤性或肌肉挤压,包括各种原因的外伤、挤压伤,肢体长时间制动等,比如车祸、地震等灾难导致创伤后长期保持同一姿势;
NO.2
非创伤劳力性,例如平常不怎么锻炼的人突然过度运动、过热或代谢性肌病等;
NO.3
非创伤非劳力性,例如药物或毒素、感染或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
综合来看,与横纹肌溶解相关的最常见临床情况包括创伤、制动、脓毒症以及血管和心脏手术,其他常见病因有劳力过度、药物和毒素,如降血脂药物、酒精和可卡因。
大多数患者有一个以上的病因,另外,不到10%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极少数情况下横纹肌溶解与炎性肌病相关。
03
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有什么关系?
横纹肌溶解症中在国际上有一类被称作哈夫病(Haff disease)的亚型,它指的是由于食用甲壳类食物或淡( 海) 水鱼而致肌酸激酶显著高[3]。
哈夫病最初是1924年在泻湖区被发现,距首次发现已有90多年历史。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是美国和中国常见的哈夫病相关食物[3]。
食用小龙虾后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发病几率很小,通过国内文献发现[3]:
发病人群主要为成人,女性多于男性;
食用量多少可能与是否发病相关,但与其横纹肌溶解的严重程度无关;
饮酒可能是诱因之一;
暂未发现烹饪方式对小龙虾中毒的影响;
其中毒存在个体差异性。
但总的来看,病因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小龙虾相关的生物毒素、重金属、细菌或病毒污染、过敏反应、洗虾粉(草酸、柠檬酸)、农药污染等因素相关,但这些均没有得到证据证实,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再让我们回到吴敏霞老公的案例当中,他独自吃了3斤小龙虾,喜欢掀虾头,吃里面的那个黄,在吃完第二天后身体出现乏力和发烧症状,又去了健身房健身,结果病情加重,发生了横纹肌溶解。
对于此,小龙虾真的要独自背着个锅吗?
其实,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健身运动,肌肉疲劳、损伤的概率大大升高,这点相比起小龙虾来,更可能是造成他横纹肌溶解的罪魁祸首。
最后,温馨提示大家,运动要适度,美食莫贪嘴。
如果平时没有运动习惯,不要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
一次性吃小龙虾不能太多,尽量选择新鲜食材,选择卫生状况有保证的餐厅。
如果出现异常的肌肉酸痛,尤其是尿色加深,一定要尽早去医院。
了解了这些,大可不必再“谈虾色变”啦。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