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男性腰围越大,前列腺癌风险越高!
肥胖,不仅仅影响颜值形象,更涉及到生命健康。
肥胖程度,一般常用体重指数(BMl)判别,但内脏脂肪堆积更具病理意义。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内脏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
我国成年人男性的肥胖几乎都属中心性肥胖,也就是俗称的“将军肚”、“罗汉肚”。这种中心性肥胖,除了给男性带来行动不便,还加快了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风险。
01
中心性肥胖增加前列腺癌死亡风险
近日,一项在欧洲和国际肥胖会议(ECOICO)上发布的研究,为肥胖增加前列腺癌死亡风险添加了证据。该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研究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218225名年龄在40-69岁之间男性受试者,在加入研究时均没有患癌症。
在平均近11年的随访期间,共有571名受试者因前列腺癌死亡。
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尽管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中心性肥胖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相比于腰围最低的25%人群,腰围最高的25%人群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升高了35%;
相比于腰臀比最低的25%人群,腰臀比最高的25%人群,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升高了34%。
该研究显示,腹部和腰部脂肪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作者、牛津大学Aurora Perez-Cornago博士指出:高BMI还会增加其他疾病风险,包括其他类型的癌症,因此人们应该考虑到体内任何地方出现的多余脂肪的影响。
中心性肥胖不仅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关联,还与某些类型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升高存在关联。
在2019年的欧洲肥胖峰会(EOS)上,Perez-Cornago博士及其同事曾发表一项对近15万名平均年龄为52岁的男性受试者的研究。结果显示,BMI和腰围越高,患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就越高。
BMI每增加5kg/m2,患侵袭性和致死性前列腺癌风险分别升高13%和14%;
腰围每增加10cm,患侵袭性和致死性前列腺癌风险分别升高10%和18%。
总之,男性应尽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并防止中心性肥胖,以降低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
02
前列腺癌的个人预防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除了中心性肥胖,还与遗传、年龄、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版)》指出,遗传因素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 1位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倍以上;
❖ 2个或2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风险会增至5~11倍;
❖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确诊年龄约早6~7年。
❖ 约9%前列腺癌患者为真正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是指3个或3个以上亲属患病或至少2个为早期发病),患者发病时年龄年轻,43%的患者年龄≤55岁。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前列腺癌的个人预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不酗酒,限制饮酒量,最好是滴酒不沾。
2. 适当晒太阳,能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风险。
3. 选择富含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饮食,避免食用油炸、高脂食品。虽然是否可以通过饮食预防前列腺癌尚无定论,但是水果和蔬菜含有许多维生素和营养素,健康搭配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4. 规律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改善情绪。有证据表明,不运动的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高,而运动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较低。
5. 及时筛查。根据《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对于50岁以上,或者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为基础的前列腺癌筛查。
03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版)》指出,根治性外放射治疗(EBRT)是前列腺癌患者最重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对于低危前列腺癌患者能达到与根治性手术治疗相似的疗效。
由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安全共识》指出:
放射治疗对于局限期前列腺癌和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均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对于转移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减瘤减症手段。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新发布的2020版前列腺癌指南指出:
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如果患者的骨转移数量≤4个,在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基础上,增加原发病灶放射治疗,可以将3年总体生存率的绝对值提高7%。
前列腺癌根治性外放射治疗,主要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适形放疗(IMRT)、图形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等,已成为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保证正常组织安全的前提下,给予肿瘤组织更高的根治性剂量,显著改善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无临床失败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放射治疗高剂量IMRT已经成为根治性外放疗的金标准技术。基于每日确认前列腺癌位置的IGRT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靶区外扩边界、提高治疗精准度。
TOMO放疗是目前唯一采用螺旋CT扫描方式治疗癌症的放射治疗技术,集调强适形放疗(IM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I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于一体,能准确地控制照射强度、方向,针对肿瘤组织的位置、形态、大小进行“精确射击”,保证放疗的安全性。
在剂量调强方面,TOMO放疗系统的51个照射野、每个页片均可独立调强,强度差别高达100倍,机架360°旋转照射时,可达到满足肿瘤治疗要求的理想剂量分布:给予肿瘤区域足够高的致死剂量,对周边关键器官和正常组织区域剂量迅速减弱。
在精确照射方面,TOMO放疗系统,通过每日兆伏(MV)级CT进行图像引导,监测肿瘤体积变化;通过自适应放疗(ART)和剂量引导放疗(DGRT)系统计算每天实际照射剂量分布,评估当天治疗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及如何调整,实现真正地精确放疗。
此外,TOMO放疗治疗时间更短,具有同时治疗多个病灶的优势,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危及器官。
参考资料:
1. 2020-09-02 e药环球公众号《牛津大学研究:男人这种体型,前列腺癌不仅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也高》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版)
3.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年第5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安全共识》
4. 2020-07-0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公众订阅号《【专家论坛】2020版EAU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解读之五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治疗更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