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食,9人食用8人死亡,这种毒素不容小觑!

2020
10/16

+
分享
评论
企鹅医生
A-
A+

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之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而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本文由企鹅医生平台官方推送

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黑龙江鸡西市,一次家庭聚餐,一锅“酸汤子”,要了8个人的性命,还有1名仍在抢救中。

起初,经医院检测发现,这家人食用的酸汤子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其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了一年,初判为黄曲霉素中毒”。

10月12日,事情又发生了转变,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之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而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

来源:新浪微博

唏嘘之余,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不少疑问:

什么是米酵菌酸?米酵菌酸中毒在南方也会发生吗?中毒后该怎么办呢?这些食物与冰箱冷冻有关吗?

一 什么是米酵酸菌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所产生的毒素。

最大的特点就是:耐高温、毒性强、毒效快、没有特效解毒药、致死率高。

来源:网络

01 超耐高温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20℃的沸水煮1个小时,或用高压锅蒸煮,依旧生猛活泼,甚至保持原有的毒性。

02 毒性强

误食后,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毒素还会透过胃肠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包括肝、肾、心、脑等等。

03 毒效快

米酵菌酸引发的急性中毒,一般潜伏期很短,中毒后30分钟内就可能发病,也可能晚至12个小时,在1到2天后发作的情况很少。

04 无特效解毒药物

目前,对米酵菌酸并没有特效解毒药物,通常只能通过血液偷袭(血浆置换)来稀释毒素,如果摄入量过大,基本是九死一生。

05 致死率高

1953~1994年,我国学者先后在16个省份陆续发现了由当地特色食品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545起,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起先被认为是凶手的黄曲霉素,虽然是强致癌物,并且能够引起急性肝损伤,但短时间致死的可能性很低。

来源:腾讯医典

如果你认为你不在北方,也不吃“酸汤子”,所以根本不用在意米酵菌酸这种致命毒素,那就大错特错了!

米酵菌酸就隐藏在我们身边!

二 米酵酸菌不是“北方特产”

此次的鸡西食物中毒事件并不是个例。近些年,我国各地类似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层出不穷:

2020年8月,广东的一家肠粉店发生了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事件,5人送医,1人死亡;2019年,深圳一女士吃了泡发了好几天的黑木耳后,出现呕吐症状、肝肾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最终紧急肝移植后才保住了性命;2018年,浙江金华一家四口吃了浸泡两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其中7岁的女儿,全身5处脏器衰竭,换血4四仍未苏醒;2014年5月,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食用了汤圆(吊浆粑)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事后在吊浆粑中检出米酵菌酸。

来源:新浪微博

可见,米酵菌酸并不是只会出现在北方,从南方到北方,很多菜谱都可能出现它的身影,尤其是各种谷物发酵类食品、变质银耳以及薯类淀粉食品。

谷物发酵类食品:发酵玉米面制品、糯米汤圆、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河粉、肠粉、米粉等;

泡发时变质的木耳、银耳;

薯类制品:红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这些食物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长时间浸泡、发酵。

它们在制作和存放时,都很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大量繁殖后就会产生米酵菌酸。

此次事件中,受害者所食用的“酸汤子”,就是一种谷物发酵类食品,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面条状的食物。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错不在酸汤子,而是玉米在发酵的过程中或解冻后保存不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了,并产生了米酵菌酸,人们误食后就发生了米酵菌酸中毒,是导致严重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米酵菌酸中毒初期,都会有什么表现呢?出现中毒症状后又该怎么办呢?

三 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状

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很快就可能出现症状,轻者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肝肿大、呕血、血尿、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在食用任意酵米面食物后,出现以上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进食,并立刻催吐,尽快排出有毒食物,同时立即就医,并提醒一同进食的同伴、家人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来源:giphy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要疑惑:这些毒素到底和“放在冰箱冷冻了一年”有没有关系呢?

四 这些毒素与冰箱冷冻有关吗

没有。

首先,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在0℃以下不能产生毒素;而椰毒假单胞菌的繁殖条件很苛刻,需要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最适合产毒的温度为26℃;

其次,在冷冻条件下,细菌及真菌的生命活动都会放缓,甚至停止,不会繁殖,也不会产生毒素,也就是说,无论食物冷冻多久,微生物和毒素会保持在冷冻前的状态,

本次事件,酸汤子中的毒素,可能在冷冻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者是在解冻后保存不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所致,和冷冻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相反,与常温保存相比,短期内吃不掉的食物,尤其是谷物和坚果,密封后冷冻保存的安全性更高。

最后

希望大家都做好防护

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酸汤子,单胞菌,面食,椰毒,冷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