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医观者@黑土
参与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四、五和六版方案制定;提出的多项建议被国家诊疗方案采纳。
制定的《陕西省新冠肺炎重症转运及收治职责流程方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红头文件发布全省;牵头制定陕西省共识2份,提出数项防控建议10余条。
创造性开设全国首个双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提前,制定重型早期预警标准,收治陕西省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
这是这场战“疫”大考中,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主任连建奇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肩头有使命,心中有大爱。一次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次次直面疫情的逆行,都有他坚定的身影。
▶连建奇
- 壹 -
冲锋在前,这是一名军人的血性担当。
英雄,总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车窗外,树叶落尽枝丫光秃,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连建奇的眉毛蹙在一起,嘴角紧紧抿成一条线,沉浸在思考中。
作为陕西省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组长,接到紧急赶往安康市会诊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一同前行的还有唐都医院重症ICU主任姚立农。尽管疲惫,连建奇打开手机研判病情,并仔细研究各种方案。
▶连建奇参与讨论制定方案
患者病情一直在恶化,“必须转院!”经过病情评估,连建奇坚定地做出了这一决定。
空气中透着一丝隐忧,这是陕西省首例新冠肺炎转运患者,从安康市转到西安,200多公里的路程,如何转运,如何避免途中病毒播散,如何应对突发情况,转运到唐都医院又该怎么处置……
虽然神经是紧绷的,但连建奇有底气,有信心。唐都医院作为陕西省新冠肺炎第一批定点收治危重型患者的医院、全军传染病诊疗中心,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充分准备。
连建奇带领传染科在陕西省率先展开双发热门诊模式、完善发热病人分诊流程、迅速完成发热门诊布局改造、启用烈性感染病隔离病房并制定合理的工作路线和流程、制订危重患者前接后送转运流程、录制视频并现场指导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培训……全员投入实战状态。
决定转运后,连建奇立即协调负压救护车,同时指导安康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工作流程和隔离防护措施。一整夜,他和姚立农反复讨论患者情况,脑海中反复推演转运方案,高度警惕,没有丝毫放松。
1月27日上午9点,一切准备就绪,陪护医生和司机身着三级防护措施,将患者从安康转出。
11:30,在防护严密的负压救护车的运送下,患者顺利抵达唐都医院传染科,医护人员按照预案有序地将患者安全转至隔离病房,全力进行救治。
这一路奔走,如同在梦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间在跨越,时间似乎也在这个时刻恍惚。安全转运的背后,是连建奇勇往直前排万难的勇气,更是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实力……
▶连建奇所在援非抗埃专家组讨论治疗方案(左三)
汶川抗震救灾,他深入一线,救治101名伤病员;甲流期间被陕西省指定为牵头专家,负责省内甲流知识培训和患者会诊;西非埃博拉爆发后,医院作为全国唯一埃博拉指定后送医院,进行了烈性传染病房隔离改造,个人作为专家组成员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带领的团队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佳绩;先后五次执行腺病毒重大疫情防控任务;成功救治陕西省3例H7N9患者;参加“和平列车-2019中老人道主义救援演训和医疗服务”任务……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一个将使命始终扛在肩上的军人,一次次迎来任务,一次次不负使命。没有喘息,又投入下一场战斗。
- 贰 -
奔跑不停,这是一名战士的战斗宣言。
连建奇的战“疫”时间,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冲刺。
连建奇的战“疫”时间,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冲刺。
连建奇普通的一天,也是分秒必争的一天。为了保证这位“拼命三郎”的健康,院领导强制要求他每天必须保证5小时睡眠,但是忙起来根本做不到。
抗疫无小事,每一项都需要他这个感染专家坐镇督导。救人是大事,哪里有危重患者,他就马不停蹄赶到哪里。在办公室支了一张床,大年二十九,只睡了一个小时;大年三十,三个小时;大年初一四个小时……54岁的连建奇身体告警,血压升高,他吃着药继续战斗,牙周炎发作导致上颌窦感染穿透,喝口水都能从鼻子流出来,投入工作的他索性把牙拔了。
▶连建奇在办公室整理资料
一次开会前,连建奇实在困了,在会议室低矮的靠背椅上打了个盹,秋霜似的头发笼在他的额头,随着呼吸轻轻地起伏。大伙儿既心疼又敬佩,副主任康文感慨地说:“连主任这是用生命在战斗。在战‘疫’一线,我们的路标就是连主任。”
请他保重好身体,他却说,前线医疗队员舍生忘死,我们在后方更要全力以赴。是啊,所有人都不曾放弃,所有人都在坚守生命的希望。
- 叁 -
科学防治,这是传染专家的经验实力。
每当有重大疫情发生,唐都医院传染科都是最早投入战斗的军队医疗力量之一,连建奇带领这支队伍像一队尖兵,向病魔发起了一次次冲锋,用出色表现证明了专业实力。“疫情就是命令,使命不容懈怠,我们早一分钟投入战斗,疫区人民就多一分希望!”
1月24日,接到支援湖北的命令后,传染科医务人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要求奔赴武汉前线作战。
看着有些还稚嫩的脸庞,硬汉连建奇的心柔软了,但他深知面对疫情空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武汉、西安都要兼顾。他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两线作战、两线都要过硬。他精细“排兵布阵”,队员优势互补,两支队伍一起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连建奇带领队员在党旗下宣誓(左四)
疫情时刻牵动着人心。新冠肺炎看一眼就能得病,买个菜擦身而过就能感染,得了病很快就变成白肺?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传言。“防治疫情更要安定人心。”连建奇说。
连建奇不断查询最新资料,跟同行切磋,向收治的患者不断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得出了结论:新冠肺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合理施治,就能挽救患者。
危难来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连建奇发出理性的声音:“只要采取科学方法,新冠病毒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更加坚定了大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连建奇查阅资料
在没有特效药之前,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救治成败的关键因素。连建奇带领的传染科团队不断探索,提出了“一稳、二抗、三联合”的救治策略:稳定呼吸,保证通气;抗病毒,抗继发细菌感染;联合多学科会诊、中医药治疗、心理疏导治疗,对危重患者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同时医院组织全天候多学科综合讨论机制,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针对出院后核酸转阳的病例,连建奇结合自己多年救治腺病毒、甲流疫情防控的经验,早在救治初期、国家第六版指南发布前就指出两点:“一要注意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可能作为传染源导致疫情扩散;二要严把出院关,警惕出院患者核酸假阴性,出院后要再隔离14天。”这两项建议的提出,早于第六版国家方案的提出20多天。
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是有远见的,对防治疫情再次扩散起了积极作用。“连主任敏锐的临床判断力大家真是服!”医生杜虹说。
- 肆 -
守护生命,这是一名医者的大爱担当。
这里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同时又是离生存最近的地方。
这里是传染科重症监护室,是疫情的高危地带,也是连建奇一直战斗的地方。他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
“只要看到连主任的身影,大家的心就稳了。”护士长党肖说,“就像定海神针杵在那,看到他觉得再大的危险都能度过。”
作为陕西省新冠肺炎第一批定点收治危重型患者的医院、全军综合医院唯一的感染危重症监护中心,唐都医院传染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陕西省最为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基本都属于“爷爷、奶奶”级,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还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治疗难度很大。
“这里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阵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夜以继日地战斗。一定实现‘零感染’‘零扩散’的目标。”连建奇立下了“军令状”。
说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经验,连建奇总结为:没日没夜地守,眼都不眨地盯。他说:“病情变化快,要仔细观察并及时做出处理,要守在患者身旁,甚至需要几十分钟、半个小时就要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
▶连建奇查看病例
医护人员就像拧紧的发条,24小时不停地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输液泵、推注泵的运行情况、呼吸机的使用参数,吸氧流量;患者的心率、呼吸、氧合和血压被实时监测着。
医生都知道,新冠肺炎患者最危险的地方是口腔:口腔张开时,带有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涌而出。离口腔越近,离险境越近。为了观察一个指标的变化,连建奇甚至蹲守在患者旁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观察患者的呼吸、瞳孔变化,看口腔有没有分泌物、痰的颜色如何。“老连,别太近!”康文臻教授在侧忍不住提醒。
每一个重症病例的救治,每一分钟的铆劲战斗,都是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
一个上了呼吸机的病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烦躁、氧合指数迅速下降,连建奇立刻开始抢救。发现患者出现了气胸,迅速联系胸外科医生会诊,进行闭式引流;引流效果不好,又再次会诊,联合负压引流,看到患者的氧合指数上升,连建奇松了一口气。病人对他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深知每个生命的重量与意义。生死竞速,只要一线希望也不容放弃。
为了救治危重症患者,连建奇组织全省网络视频会诊、全院多学科会诊十多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患者呼吸情况和氧合指标,让主管医生随时向他汇报病人病情变化。
▶连建奇与陕西首例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合影
每个被从鬼门关拉回的危重病人,都是一部章回体小说。
李奶奶来的时候氧饱和度就一直在下降,立即上无创呼吸机,严密观察各项体征。
当天凌晨2点,急促的电话铃让人一个激灵:“连主任,上呼吸机的李奶奶,血氧分压降到56mmHg,血压降到60/40mmHg。”连建奇迅速穿戴好防护装备直奔ICU病房。发现可能存在气道不畅,于是他迅速指导吸痰、进行气管镜检查,担心压到呼吸机管子,连建奇、康文臻等6个人一起为李奶奶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经过一昼夜的积极抢救,氧饱和度上去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几天后,李奶奶又突然毫无预兆地严重缺氧,再度命悬一线,立即气管插管,当忙活了一夜的大家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时,发现李奶奶家属已经默默地准备好了寿衣。
因为各种基础性疾病一波三折,李奶奶生命屡次拉响警报。连建奇又联系给她输注新冠康复患者血浆,时刻观察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为做到零死亡尽最大努力。
正是在这样的奋战面前,生命防线牢牢地筑起,唐都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月4日,唐都医院迎来捷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连建奇与陕西首例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碰肘
看着危重症病人转出病房,连建奇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赢了死神的感觉很不错,就是要拼尽全力和死神抢生命。”他标志性的爽朗笑声传来。
传染科大楼旁的桂花在秋雨中落下,雨后泥土的芬芳夹杂着些许浅淡的香气,连建奇深吸一口气,标志性的爽朗笑声传来。
“冬天快到了,我们的坚守就是为了迎接一个不再寒冷的冬天。”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