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这几天,天气突然转冷,吴伯在家里晕倒,中风住院。家人坚称他从来没患过高血压。然而,住院期间,他的血压居高不下,每次测量基本都在160/100mmHg以上。
吴伯一向身体不错,脸色红润,白发也不多,在亲戚朋友眼中,他是一位很有健康意识的人,每年都会去医院做全身体检,除了有点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以外,血压、血糖等等都正常,尤其是血压,这么多年来从没超过130/85mmHg。
也正因为这样,每当医生建议他低盐饮食,他总是笑笑、点点头,却不实行,重口味我行我素,最爱用盐炒花生下酒。
跟他同吃同住的老伴在10年前确诊高血压,每天要服一粒降压药,家里的血压计也只有她用,老吴还嫌电子的不如医院的水银血压计准确。谁都没想到老吴其实是平时血压高,到医院测量反而不高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结果,这次天气骤变,让他在没有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中风了,做脑核磁共振,诊断为小脑梗死。所幸的是,面积不算太大,目前已经苏醒过来,医生诊断,日后腿脚不利索的后遗症是难免的了。
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原因之一是大众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在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测得的诊所血压,是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但它只反映患者就诊时处于诊所环境下所测得的血压,不能准确反映病人一天中真实的血压水平,因为血压在一天之内不断变化,它不仅受心理状态、时间、季节、气温变化的影响,与测量部位、体位的关系也较大。
临床学者普遍认为,与诊室血压测量相比,家庭血压测量预防心血管病的价值更高。因为在家中监测血压,脱离了医院令人紧张、烦躁的环境,血压值更接近于日常水平,测量次数和天数也会比较多,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因此,欧洲、北美、日本等地的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
然而在我国,即使是大城市,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仍远远不如这些国家。在家中自测血压的人,大多是确诊高血压并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那些自认为血压正常者则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一般是头晕头痛等不舒服时才去测。实际上,家庭血压监测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临床呼吁,正常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如曾血压130/85mmHg以上、糖尿病、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长期抽烟喝酒、精神高压、脾气差的人群,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有经常头痛、头胀、心慌、胸闷等症状的人群,每半年应测一次。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