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0-10-14   康莱尔医疗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血液透析患者的情绪管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血液透析人群亦呈逐年递增之势,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因受疾病本身及透析治疗的特殊性,患者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病情、生活及环境等改变,心理状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1)恐惧、焦虑:患者对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及安全性缺乏了解,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透析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和住院日的延长,常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2)悲观、绝望:患者了解透析只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加上透析期间限制某类食物、水、盐的摄入,治疗周期长以及医疗费用的困扰等对生活失去勇气,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

(3)消极、自卑: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患者常感到疲劳,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有些事还需要他人协助,使患者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

(4)孤独、抵触: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担心受到冷落或遭到邮视而产生孤独心理,特别是离异、丧偶和老年患者表现。

(5)苦恼与负罪感:在家庭和社会的角色转变使之所承担的责任减少,担心今后透析的经济负担和能否回归社会,带来的苦恼与负罪的心理情绪。

(6)否认心理:拒绝承认自己患了疾病,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愿依靠机器生存,有些患者对尿毒症的诊断无法接受,拒绝透析,依赖偏方,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7)希望心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产生希望心理,开始接受并寄托于透析治疗。

(8)寂寞无助:因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或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使患者感到生存希望渺茫,忧心忡忡。

(9)抑郁心理: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活动时间减少,自感社会价值降低,人际关系冷漠,内心极度苦闷等,常出现抑郁的心理。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血液透析,心理状况,肾功能,心理,焦虑#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