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规矩?儿童健康测评

2020
10/14

+
分享
评论
益养荟
A-
A+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并不是说孩子七岁前学习的知识决定终身,而是指孩子从小养成的那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每个孩子人生的前几年,犹如白纸,在他们形成一些“坏习惯”之前,定下规矩更能帮助孩子守住行为的界限。

因此,7岁前,这5个规矩必须给孩子立起来,长大就迟了。

规矩一: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有的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

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当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时,不要轻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请先帮助他分清楚:物品是有私人和公共的。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

规矩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大多数家庭中,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等包办行为几乎是家常便饭。这些父母觉得让孩子做,浪费时间,又做不好,避免麻烦就都代劳了。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

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越做越好,只有允许孩子做得不好,孩子才有机会做得更好。因此,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把属于孩子自己的责任还给他,这样,即使哪天父母放手,孩子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规矩三:遵守时间、规律作息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会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规矩四:遵守社交礼仪和规则

部分家长对孩子不分场合的吵闹不以为然,总是认为 “孩子现在不懂事儿没什么,以后长大自然就好了。”可是长大了真的就好了吗?

孩子总是自由又活泼的,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上能力都有限,他们常常不分场合地会大声喧哗。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不代表父母的不作为。

教养哪里来的?来自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重视程度。是需要父母从一开始就引导孩子理解和遵守社交礼仪和规则,,让孩子学会如何待人,如何尊重他人,去热爱环境。这是一个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过程。

规矩五:讲道理,善待他人

家长总是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见到喜欢玩的东西,上来就抢,得不到就发脾气大哭。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

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遵循先来后到原则。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孩子,健康,社交礼仪,社会规则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