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T检查为例,患者在影像检查室检查完毕,这一过程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甚至更长。
引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影像科做过检查的病人,都想在做完检查后立刻得到检查报告。有的甚至还没有检查完毕,就想取片子拿给医生去看。
医院里的各种检查项目,有的是由机器或检测仪器直接出具,如大部分检验报告;而有的则需要通过人工的解读再以文字形式给出,如医学影像检查报告。今天伦琴影领诊断中心为您介绍出具影像报告的流程,看完您就会明白,影像报告为何不能立等可取。
一般情况下,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目前全国医院影像诊断报告的出具时间基本是:
(1)急诊报告(包括X线摄片和CT、MR检查):半小时。
(2)门诊报告:X线摄片,2小时;CT、MR,两个工作日。
由于急诊报告多数是在夜间值班期间发生的,为了适应急诊紧急情况的需要,影像诊断医师会针对临床上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做有、无或者是、非的判断以及简单的描述;而其他一些可能与目前病情无关的,一般并不太重要的影像表现的发现会暂时忽略,所以有些医院也会在报告页面上注明“急诊报告”或“临时报告”,以示与正式报告有所区别。
以CT检查为例,患者在影像检查室检查完毕,这一过程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甚至更长。其实,患者离开后整个检查工作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后面患者看不到的事项才是真正需要花时间的。
01、编辑打印
举个例子,现在的DR/CT检查,能在检查完后就产生图像,再进行鼠标点拨间就可以完全显示全部图片。然而,有了图像并不一定就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影像医生还需要对图像进行再处理,以完整清晰地显示病变所在,再将图像传送到PACS(图像采集传输存储系统)服务器;同时,技师还要编辑排版将几十幅甚至上百幅图像打印成胶片,这些都需要时间。
02、读片初诊
诊断医生根据先后排列顺序,同时调阅患者的病史资料,仔细阅读观察分析患者影像学的每一幅图像,找出差异,鉴别真伪,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做出一个初步的诊断意见。如果是复诊或者此次检查与以往病史相关,还要调阅以前的影像图片进行比对;有些临床病史不清的,还要亲自询问病人追问病史;有的复杂影像难以立即诊断,还需翻阅书籍,查一些参考资料,或者需要在第二天召集集体读片或专家会诊。
03、审核复诊
一份正规的影像诊断报告还需要对初级报告进行审核复诊。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出具的影像诊断报告是需要上级医生审核,或者是需要两个人同时签署的。一般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或科主任担任审核复诊工作。通过上级医生的再次阅读、比对、修改等审核过程,最后打印成正式报告,才算完成一个病例的诊断过程。
医生花上足够的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尽的综合分析考虑,才是为医者应有的态度,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和减少某些伴随疾患的遗漏。所以,请给影像医生一点时间,为您的健康多一点保证。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