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保暖内养祛燥。
长夏季节宜养胃
中医一般会把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人体在经过漫长的酷夏,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后,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所以在秋冬进补到来之前,应该让脾胃休息一下,来一个长夏“调理期”。
可以选择一些助消化、有营养、清暑化湿的食物来吃,如鱼、山药、 红枣、莲藕等。也可以多吃点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的选择上,就不要选择西瓜了,南京有“啃秋”的习俗,过了啃秋时间,西瓜最好不要经常进家门了,这个季节,可吃一些新鲜上市的水果,吃一些菱角、板栗等调理脾胃的食物,不仅可以开胃止渴,还有补中益气等功效,也可以尝试喝一些“板栗粥”、“赤小豆粥”健脾 和中为主。
中秋
内收外养防秋燥
从中医来看,中秋节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虽然天气凉爽,逐渐秋燥来袭,但还停留在温燥阶段,这个阶段,在养肺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这个阶段要防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
饮食上可选滋养润燥、益中补气平补之品,红枣、山药、莲子、梨、银耳、百合等有清肺化痰作用的食物可以多吃。对于一些皮肤敏感人群,可 多选择胡萝卜、藕、木耳等,既提高抵抗力,还能抵抗秋燥。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们,可以多吃山药粥等滋阴润燥,还可用梨皮煮水喝,也可以化湿润燥。
另外,这个季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秋“冻”,特别是一些抵抗力较差的人群,随着气候的逐渐干燥,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 甘蔗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做菜的配料上,尽可能少食葱、姜、蒜等辛味之品,防止耗伤阴血津液而加重口唇干燥。这个时间段,各种各样的水果开始上市,多吃 些苹果、石榴、柚子、山楂等对健康大有益处,再往深秋去,这些瓜果就不宜多食了,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晚秋
防寒保暖内养祛燥
深秋季节,温度下降,归于凉燥,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因 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宜多选甘凉润养之品。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