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踝关节扭伤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那扭伤后大家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踝关节扭伤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那扭伤后大家是如何处理的呢?我想大家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如扭伤后赶紧活动踝关节,或者赶紧拿手揉揉,或者一瘸一歪继续进行自己要做的事情等等,最终大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踝关节开始瞬间增肥了,变成了一个大馒头,也许大家看到这种情况后也会做出神奇的手段,要不就是赶紧拿贴膏药一帖,万事大吉,要不就是赶紧热敷,泡脚等等,最终一个简单的崴脚变成一个影响生活的大老虎,快则一周,否则就是半月或者一个月才慢慢恢复或者产生后遗症,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财产和生活的损失。现在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踝关节应该如何去做?处理?及进行康复?以防后患。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解剖,踝关节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一个叉状关节窝,有距骨滑车及其两侧的关节面形成关节头。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关节窝比关节头明显的宽大,关节囊较松弛,关节腔宽大。在关节的外侧有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3条韧带细小而分散,易于损伤,有预防小腿位移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内侧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有限制足过度外翻的功能。踝关节属滑车关节,绕冠状轴做趾屈、背屈运动。当足趾屈同时可内翻,当足背屈同时可外翻,所以内翻幅度大于外翻。
如何去冰敷?怎么做?现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拿冰敷带敷于患处(非开放性)20分钟,然后停留5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冰敷15分钟,停留7分钟后进行第三次冰敷15分钟,然后停留30分钟进行第四次冰敷,然后停留一个小时进行第五次冰敷,然后停留两个小时进行六次冰敷,然后晚上睡觉时让患肢抬高与身体成60°角,第二天基本不会有肿胀状态出现,如果扭伤程度不严重(诊断要去专门机构)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只是要注意脚踝负重和疲劳度掌握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了,
我想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冰敷呢?当踝关节扭伤之后,扭伤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体液渗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冰敷防止渗出,那么软组织就会肿胀,然后周围毛细血管网络就会因软组织肿胀的压强,而引起破裂,造成肿胀的加剧,然后随着时间身体自我修复吸收,当肿胀消除的时候,损伤部位就会因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粘连,周围组织也因制动肌肉产生萎缩,关节活动受限,而功能退化,最后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后期恢复就需要很长时间或留下后遗症,然而及时冰敷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让这些问题的降低到最小。为什么这些部位容易损伤?原因在哪里?关节平面;韧带分布;肌肉作用力;我们从开始的解剖也会发现,人体胫腓骨远端平面上,腓骨远端要长于胫骨,所以从关节面的活动区间踝关节内翻的角度大于外翻。从力学解剖上看胫骨前肌的起点胫骨体外侧上1/2,止点内侧楔骨内侧面第一跖骨底,作用足背屈及足内翻。所以从肌肉的牵拉力上,也是容易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
如何进行康复?如果只是挫伤,及时冰敷处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天就没事了,但是韧带撕裂或断裂那就需要是否手术了,如果诊断不需要,那就及时介入康复治疗,术后二十四小时体征平稳,无感染不适主诉,康复治疗就要开始了(早期康复介入防止踝关节功能退化)。
第一周主要是进行踝关节周围肌群的功能康复,脚趾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关节静态功能锻炼。1、勾脚趾训练,仰卧位,被动做脚趾的关节活动,前提是以不痛为原则,15次/3组;2、脚趾功能训练,仰卧位,给予脚趾相应的阻力,让脚趾主动做背屈、趾屈的动作,15次/3组;3、仰卧蹬床训练,仰卧位,患肢伸直腿用力蹬腿让脚踝关节有一定加压感,10次/3;4、踝关节功能位关节活动,仰卧位,在踝关节可动的范围内,被动做踝关节的背屈、趾屈动作,或在关节活动无疼痛的情况下做内、外翻动作,每一个关节面角度10次/3组;5、踝关节功能位训练,仰卧位,踝关节主动做背屈、趾屈动作,给予一定阻力,10个/3组。
第二、四周 主要是加强周围肌群的功能,踝关节的活动度,承重能力,1、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仰卧位,被动给予踝关节背屈、趾屈、内翻、外翻的关节角度练习,活动区间在无疼痛范围内做最大关节运动,15个/3组;2、踝关节周围韧带训练,坐位,患肢伸直腿放于床边,然后治疗师用弹力带绑在脚面上,侧面给予阻力,让踝关节做内、外翻练习,10个/3组;3、小腿前后肌群的功能训练,仰卧位,用弹力带绑住脚掌位,然后做踝关节的背屈、趾屈动作,15个/3组;4、踝关节负重训练,助行器辅助站立位,然后给予患侧脚踝关节20%的身体负重力,给予脚踝回归大气压的承重环境中去。
第四、六周 平衡功能训练,1、单腿站立训练、患肢负重支撑地面,开始给予一定辅助,然后慢慢放开,完全负重,如果站立ok的话,可以适量给予外力,破坏其重心,60秒/5次;2、单腿站立闭眼训练,患肢负重支撑地面,让患者先调整好重心,然后闭眼计时开始,60秒/5组;3、平衡板训练,双腿站立于平衡板上,身体保持直立位,双脚调节平衡板的平面水平,60秒/5次;4、平衡仪训练,5、单腿站立摸球训练,患肢单腿站立支撑,在周围手能摸到的位置多方位放标志物,从不同的角度摸球,并快速转换;6、单腿站立接球训练,患肢单腿站立支撑,治疗师从不同角度给予扔球,患者要尽全力接住;7、沙地行走训练,让患者光脚在沙地上行走,然后观察步态,及脚的中心的掌控能力,让脚在不平衡的平面上控制平衡能力和调动脚踝关节肌肉、韧带、骨的协调配合。
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功能恢复,减少康复时间,避免物力、财力的浪费,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治疗开始的前期阶段主要是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功能康复,如肌肉力量,提高踝关节周围肌肉支撑身体功能的能力;肢体功能神经支配能力,损伤后肢体因制动造成了肢体功能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就要重新启动身体机能,让患者知道每一部位肌肉神经支配功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前期阶段完成后,后期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写本文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点---平衡功能康复在踝关节损伤的重要性。对于崴脚恢复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崴脚后形成的习惯性崴脚,而留下后遗症,为什么会留下这个问题而困扰大家的生活呢?现在我就和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对于平衡功能康复这个话题,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在很多时候都会提及,但是在实践运用上大家是否已经驾车就熟(加强神经平衡反馈机制(神经控制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骨之间能快速协调的配合调整重心。),动员神经快速反应处理紧急情况出现,让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肉骨关节的神经支配能力完全结合,防止后遗症)的重要性,最后解除后患。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