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生被指见死不救 没有医德?NO,医生已被捧杀!

2020-10-13   健康大河南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看到,传播医界正能量,你我一起努力!

一场偶然的车祸成为了今天医疗界的舆论焦点。
它牵出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医院的管理制度以及外界对医生行为的不理解,种种关联因素,甚至有人说要重新定义“救死扶伤”!
据媒体报道,10月7日,吉林出了一起车祸,车祸地点就在医院门外,车祸中的受伤的董先生急需医疗救治,司机和亲属3次前往医院,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却没有医生出来将伤者拉进去。
值班的女医生称,自己正在值班,不能脱岗,如果脱岗,自己负责的病人出了问题,属于脱岗造成的医疗事故,自己要被开除的,所以给家属说让他们把病人送进医院。女医生同时建议伤者拨打120,后被送到14公里外的另一医院接受治疗。
事后董先生对北湖医院十分不满,认为值班医生不负责任,没有尽到救死扶伤的天职。
北湖医院的负责人则表示,医院明确规定值班医生不能脱岗,当日只有一个急诊医生值班,要是医生跑出去了,医院内的患者出事怎么办?同时负责人认为,伤者是有条件和能力自己到急诊接受治疗的。
看到这一新闻时,有的网友表示很愤怒,认为医生的行为属于见死不救,更有甚者,揣测值班的医生,他们认为如果车祸中受伤的是大领导,医生的选择或许就不一样了,言下之意,医生既没有履行好职责,又欺软怕硬。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关键点:
1,董先生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贸然去对伤者做处理,怕对他造成别的伤害。
于是,他在17:27分左右跑到北湖医院大厅急诊处。发现他的母亲正在向一名女医生求助,现场围着多名医院的护士和保安,但却无一人帮忙出去救治伤者。
2,董先生当时拍摄的视频显示,值班的急诊女医生说“快把人送进来呀,我们医生脱岗属于医疗事故,得给我们开除。” 这是第二个关键点。
3, 同时,有一个被舆论忽略的关键点是,值班的急诊医生“建议董先生拨打120急救电话。”
4, 中间,董先生和值班医生之间有过一段冲突性的对话:
“你们是不是见死不救,一个人也出不来(帮忙)?”
“别跟我说,我在这值岗,我不在大门口!
医院也无奈:医院确有规定值班医生不能脱岗,且当日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
“医生是为大家服务不是为单个人服务,医生要是跑了,如果急诊患者出现生命问题怎么办?”
不仅是医生,疫情和十一假期期间,其他人也是一人一岗
这里的“如果急诊患者出现生命问题”是第四个关键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点。
纵观这些关键点,笔者总结一下:
一、首先医生不是神,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诊治。
这本身是一个认识误区,普通患者一有健康问题,只要看到是白大褂的人,就认为,这些人是救星。
这是误区!
当代医疗已经细分很多专业,就比如说心肺急救这一个知识点,非急诊科的医师很多也做不好,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也有把患者肋骨或者胸腔压断的情况。
所以说,一旦发生了疾病和伤害事件,患者必须要明白,专业的方向选择才是第一任务。医生是人,不是全能的神医。
二、 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医院的医生把患者拉进了医院,以北湖医院的处置能力和医生数量,患者在这里得不到专业的救助,患者在这里依然是耽误了自己的最佳救助时机,最后还得转院到更好的医院。
所以女医生才建议董先生拨打120,120知道那个医院才是最佳的救助医院,这是最节省时间的最佳救助方案。
三、 舆论有三人成虎的效应 ,董先生的投诉,经过不同的演绎,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比如董先生本身的视频录制,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人们是不会去录制视频的,录制是因为人们在激烈冲突的情况下的愤怒行为。
所以,很多是断章取义,是没有看到前因后果的一面之言,我们要综合全面看到患者和医院医生之间的对话细节。
很多人之所以攻击医院和值班医生,基本上都是源于对话中略显冰冷的语言,每个人在产生沟通冲突的时候,什么愤怒的话都说过,就像夫妻吵架,几乎都说过,离婚的话,但是愤怒时候说过的话,是全面的吗?
四、有一个词叫“捧杀” ,是说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拼命的夸他
刚开始是夸小事,然后逐渐升级,把他夸成时代先锋,道德楷模
只要遇到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只有他能够挺身而出,为大家排忧解难。
虽然这样的工作艰难,辛苦,还很危险,但是他不能怂,不能退,不能抱怨,不能计较得失,甚至要看淡生死。
这种夸奖叫“捧杀”: 给他一个虚名,他却要拿命来换。
如果这个值班的女医生,一边照顾着自己需要负责任的患者,一边去抢救发生在医院门口的患者,姑且不论这个医生是否有这个能力,其实,这是把这个医生陷于危险的境地。
我只能说,老百姓太看得起我们的白衣天使了,他们不是三头六臂,不是孙悟空,没有广大神通。
有了任何的疾病都去找白衣天使,而不考虑白衣天使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做法,是在捧杀医生。
假如,值班女医生被救死扶伤的名头绑架,硬着头皮做自己不专业的救治,患者出现伤情加重甚至死亡,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
如果这个女医生接待这个董先生,而他的其他患者却因为自己的脱岗而出现问题,女医生在2020年10月7日,大家都在享受这节假日的时候,女医生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吗?
救死扶伤面前,医生们要冲上去拼命,却有人却只惦记着硬塞责任。
 这个思维模型完全是错的…是我们传统上对吃亏在前,享乐在后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刻板印象
各位,医生和护士和你我一样,打一份工,养一家人,都有人情往来,交际应酬。
你想要的中国梦,医生和护士也都想要。如果你承认他们的职业很崇高,也就是认同他们的服务高价值。
就比如这个事件,董先生把投诉发了出来,让医院和医生走向了风口浪尖,女医生承受了多大压力,但是,董先生惹下了麻烦,然而留下了一地鸡毛,让医院和医生给你收拾烂摊子。
所以,不要故意拔高医生的道德标准,捧上去就容易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无论是不要钱还是不要命,都不是对待医生的理性态度。
五、 虽然家属和伤者愤怒的情绪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承受了那么长时间的痛苦,但把值班医生定性为"见死不救",也着实冤枉了。
医生虽然被称为"白衣天使",但终归还是要吃饭、穿衣、用钱的普通人类,害怕被开除也是很正常的,遵守医院的规定,并不是错误,我们不能以赞美的名义去道德绑架医生和护士们。
有人说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医生应该灵活变通,但说这话的人忘了一个前提:规则之所以可以约束社会大众的行为,是因为它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唯一标准,随意变通的话,规则就失去了唯一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法起到约束作用了。
遇到类似的事件时,还是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评价医护人员的行为,不要轻易就扣上"没有医德"这个帽子,这会让很多医务工作者心寒。
在扣帽子之前,或许该探究下事情的真相,然后再想想新冠疫情期间,是谁抵挡在最前线,保护了大众的安全?
笔者相信,在规则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医生都会遵守职业道德和人性底线,对伤者伸出援手。
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从制度层面来让医生和患者之间拥有更多的互信,而不是单纯地指责某一方。
作者:河小医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看到,传播医界正能量,你我一起努力!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医生,医德,捧杀#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