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助患者彻底摆脱眼镜束缚

2020
10/10

+
分享
评论
健康号
A-
A+

来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白内障是危害老年人视健康的常见病,所幸白内障手术已十分成熟,复明不成问题,然而看得见≠看得清,许多伴发有角膜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等)的患者,术后依然要借助眼镜才能阅读、做精细手工活等。
 
目前,眼科医学诞生了一项基于精准医疗的新技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以功能性人工晶体、智能手术导航系统和精湛手术技术为三大支撑,实现了白内障摘除与屈光不正矫治一次完成。近日,这项眼科精准医学新技术在我院眼科投入使用。
 患者:“白内障治好了,同时也告别了老花镜,真开心!”
前来复诊的陈阿婆今年70岁,不久前,她在该中心做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简简单单的一台手术,却给她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我一个邻居几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之后眼睛是看得到了,但是不清爽,看报纸、做针线还是要戴眼镜。我这趟在刘芳主任这里真的是额骨头碰到天花板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看小字居然用不着戴眼镜了!”
陈阿婆的欣喜溢于言表,精准医学在眼科领域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
 
医生:智能导航引领精准治疗,白内障手术更趋完美
十院眼科主任医师刘芳教授表示,为了使患者术后获得最佳的视觉功能、尽最大可能降低屈光不正的影响,医生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人工晶体的精准放置及防止术后人工晶体的旋转和移位,成为屈光白内障手术的难点。
不过,随着智能手术导航系统的引入,白内障手术的过程更趋于完美。据了解,智能导航通过虹膜定位跟踪,准确计算出患者最适合植入的功能性人工晶体,确定人工晶体在眼内的摆放位置,从而制订最佳的手术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导航,主刀医生“按图索骥”,精确的完成每一步手术,确保手术切口、功能性人工晶体的位置与术前设置一致,从而获得优化的术后视觉效果。避免了传统手术更多地依靠医师的经验判断、手动测量的人为的误差。对于使用高端多焦点、高端散光晶体的患者,也能在术后获得最佳视力。
 
 
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追求简单复明
刘芳教授介绍道:“随着技术和设备进步,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简单的复明,而是最大化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不仅要看得见,而且要看得清晰、持久和舒适。”如同验配眼镜那样,目的是为了改善视觉质量,从而提高生活品质。
以往的白内障手术,往往需要在白内障成熟期方可进行,那时患者已几乎“失明”,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随着智能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先进的功能型人工晶体,精湛的手术技术,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已大为提高。
医生提醒,只要白内障引起视力或视觉质量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即使视力还有0.5左右,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眼镜,视觉,视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