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刚过保质期,扔了好可惜,吃一吃会有问题吗?

2020
10/10

+
分享
评论
豹耳健康
A-
A+

保质期并不是判断商品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

中秋十一长假刚刚结束,相信很多家庭还有囤积的月饼没吃完,不少商家也会在这个时候低价出售库存的月饼。月饼的保质期很短,不管是家里囤积的还是商家的库存,可能都出现了临近保质期或刚过保质期的现象,像这样的临期食物,还能吃吗?

根据我国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中的定义,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徐艺青介绍,保质期的界限在于界定法律责任,在这个日子之前,商家可以合法销售。

但是,商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并不是判断商品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

徐艺青解释,保质期真正“保质”的前提,是贮藏条件也符合标准。食品包装上常标注的贮藏条件有: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

比如某款牛奶,如果其标注的保质期为:“0~4℃环境下冷藏保存,保质期28日”,而商家却将该类牛奶产品摆在了常温货架上售卖。这种情况下,即使牛奶依然在保质期内,因为保存环境不符合标准,牛奶可能也早已经变质,不能再购买了。

徐艺青称,我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除了要看清保质期,还要看清包装上标注的保存方法,只有保存方法正确,保质期才有参考意义。

很多的商家,会把即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打折降价出售,这种食品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吗?

徐艺青称,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

1.食品的保存环境是否合规

如上述所说,在购买临期商品时,我们一定要留心商品在商家中的保存方法是否和标签上描述的一致。

2.食品的食用品质是否过关

在购买临期食品的时候,要细心的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等情况,如果有异常,不要购买。

徐艺青解释,如果临期食品的保存方法正确,食用品质没有明显变化,还是可以购买的,但是要尽快食用,以保证品质。

如果食物只是过期了一两天,究竟是扔掉,还是可以继续吃呢?

徐艺青认为,“保质期前一定能吃!”、“保质期后一定不能吃!”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准确。

食物质量的改变,从制作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一直在繁殖,食物中的脂肪和其他化学成分在慢慢氧化、水解等,食物还会慢慢的变干或受潮。

在保质期内,食品质量的变化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影响健康。

但徐艺青解释,到了超过保质期的那一天,也不会突然有质变,让食物内的毒素、有害物质暴增。

保质期并不等于最后可食时间,在保质期过后,也许一些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比如酸奶等过期后如果颜色、状态、风味正常,仍可饮用,但其中活性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可能会失去部分保健价值。

徐艺青认为,标注的保质期越长,保存条件越好,过期时间很短的食物,偶尔食用不会产生太大的健康负担。

但徐艺青强调,这并不是鼓励大家食用过期食品,因为多数的生鲜食品、蛋奶、肉制品、糕点等,都极易腐败,一旦超过保质期限,就意味着含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毒素已经有所积累,还是扔掉不吃为妙。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保质期,食品,食物,商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