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出生后会发现耳朵前面有个小洞,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有些宝宝出生后会发现耳朵前面有个小洞,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是有的民间会把这叫做“仓眼”,有些老人什么会说这叫“前仓粮”,是未来财富的象征,虽然这属于迷信,但是在不了解科学的人们还是会相信这一说法。那这个小洞到底是什么呢?耳鼻喉科申力专家解答。
其实这种小孔在医学上有一个恐怖的名称,那就是——耳前瘘管,这是一种先天畸形。这个小孔直通大脑,受到挤压很容易感染从而流出脓,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此外,耳前瘘管是会遗传的,男孩的患病率是女孩的4倍!
先天性耳前瘘管与遗传有关。外面看它只有一个小孔,但小孔深处往往象树根样呈多个分支,瘘管长短、深浅不一,常与耳廓软骨相贴。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发病率约为1.2%,可一侧或双侧发病,瘘管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脚前部,或位于耳轮脚基部、耳前部。
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
单纯型一般无症状;
感染型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会反复感染,宜行手术切除;
分泌型按压时可有少许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瘘口溢出,局部瘙痒不适。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当父母有一方是患者时,每次怀孕宝贝都有50%的概率患病。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导致的。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部畸形。也有少数患者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遗传性耳聋等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耳前瘘管如何治疗、预防?
无症状或无感染者可不作处理。继发感染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对已形成脓肿者,应先切开引流。本病有反复发作趋向,因此,控制感染后,应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将瘘管组织彻底切除,以免复发。
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避免炎症侵犯,诱发瘘管感染。当瘘管没有感染时,不要用手挤压,保护瘘管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出生,只要小天使一出现,整个家庭都会洋溢着一种欢愉的气氛。可是在这欢乐之中,宝宝的隐形缺陷往往会被家人忽略,而这些缺陷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尴尬甚至是危险。隐蔽的先天畸形有很多,宝宝耳朵处易出现,妈妈别胡乱护理!
本文由【耳鼻喉申力】整理编辑,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私信可了解更多耳鼻喉问题。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