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究称全球深海有1400万吨微塑料,或对人体存在危害

2020
10/10

+
分享
评论
豹耳健康
A-
A+

全球深海中约有1400万吨微塑料污染物,预计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总量的两倍以上。

据新华社消息,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发布公报称,该机构已完成世界第一个评估全球海底微塑料污染总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深海中约有1400万吨该类污染物,预计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总量的两倍以上。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

该研究负责人贾斯廷·巴雷特介绍,进入海洋的塑料污染物会分解,最终形成微塑料。“我们的研究对海底有多少微塑料进行了第一个全球性评估。结果表明,即使深海也容易受到塑料污染问题的影响。微塑料确实正在沉入海底。”

此次研究中,澳研究人员使用潜水机器人在多个地点采集样本,潜水深度达3000米,采集范围最远处距该国南部的南澳州海岸380公里。他们发现,此次记录的微塑料量比以前深海研究记录量高25倍。研究人员将此次采样所获的深海微塑料密度按比例放大到全球海洋,估算出了全球海底微塑料总量。

研究参与者丹妮丝·哈迪斯蒂说,此次在偏远的深海发现高聚集的微塑料令人惊讶。研究发现,深海就像一个汇聚微塑料的“水槽”,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案。

公报介绍,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每年仍有数百万吨塑料污染进入海洋环境,并且其数量在未来几年还会增加。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此前曾发文称,微塑料似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他们的发现基于“有限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但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的实验研究表明,如果将含有塑料微粒的水,稀释成50%、5%的溶液,再分别放入水蚤。

(a为非茶包水浸泡的水蚤,白色箭头指的圆圈或为塑料微粒,图片来自麦吉尔大学公开信息)

结果发现这些水蚤体内蓄积了许多微小的异物。其颗粒、形状、大小,和过滤后留下的塑料微粒,非常相似。溶液浓度越高,水蚤体内的微粒越多。这些水蚤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连行为都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认为认为,塑料微粒可以对肠道产生最大影响,还可以进入细胞,引起遗传毒性、细胞凋亡和坏死。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物,深海,研究,水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