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四大症状, 你中招了吗?
人体内有206块骨头,骨骼是人体中最为坚硬的组织,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症却可能悄悄找上门。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36%患有骨质疏松症,而60岁的女性中,有一半都患有骨质疏松。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导致骨结构破坏,一个轻微动作就可能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四大症状
你中招了吗?
(1)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即可导致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脊椎后弯,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轻则疼痛,重则致残,还会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骨质疏松的治疗
治疗、运动康复和日常生活习惯改善是应对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缺一不可。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生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而伴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吸收功能会明显减退,造成服药期长、见效慢。药物治疗之余,骨质疏松治疗仪可以促进细胞分化,生成成骨细胞,増强骨密度,更稳定地帮助患者改善骨代谢和骨重建,阻止骨量丢失,预防骨折/再次骨折发生。
骨质疏松的运动康复
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运动还能提高肢体灵活度以及平衡能力,因此需要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的多活动。
较年轻、身体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强度中等的运动,老年人或有心血管并发症等身体情况不良的患者可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建议在康复医学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的运动方法包括
1踏步运动和步行: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原地踏步或步行前进时,人的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
2 跳跃(不是跳远):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上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 踮脚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可以增加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较少椎体变形的作用。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
4 上肢屈伸运动:除了注意脊柱和下肢骨骼的受力外,上肢骨骼的受力状况也很重要。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活动上肢,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
5 平衡训练:例如跨过障碍物、绕过障碍物、走一字形、边走边左右转头、边行走边抛接球等,训练平衡功能,预防跌倒受伤。
日常生活习惯
对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也应当注意,充足的营养及日光照射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如牛奶、豆制品、海制品、动物内脏、鱼肉类和绿叶蔬菜等。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而常晒太阳能促进自身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注意不踩高取物,步行不宜太快;浴室地面防滑,以防跌倒;切忌抽烟喝酒,少喝咖啡、碳酸饮料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避免后排座位,避免剧烈颠簸。
【本期医学顾问】
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康复医学科
陈伟晴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