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回顾了价值医疗的起源和背景,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他的定义。
前面我们回顾了价值医疗的起源和背景,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他的定义。
在价值医疗中,有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就是价值本身到底是什么。波特教授首先明确指出了医疗的核心问题就是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价值。对于价值的定义其实也是一个改进的过程(一如以后我们将提到的价值医疗的内核),起初,价值被定义为:Value=Patient health outcomes per dollar spent,也就是每分钱的花费所带来的健康结果或疗效。这个定义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因为per dollar spent很容易理解为患者的花费,而患者的花费即是价格。这就被误解成了“花同样的钱获得更好的疗效即为价值”,也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定义。后来价值的定义被更好地描述成了:
即价值=与患者相关的健康结果/实现这些结果的成本。
也就是说在分母部分,原先模棱两可的per dollar spent被非常精确地描述为了costs of delivering these outcomes,不会再有一种“患者花更少钱得到更好治疗”的狭隘理解,而是对于医疗体系来说,提供同样的医疗/健康结果到底花费了多少成本。之所以说体系而不是单体医院,是因为在成熟的医疗市场中,患者的最终结果不是单一医院的工作结果,而是整个分级诊疗体系的共同努力结果,这在后续的篇章中也会详细解释。波特教授认为,提升价值符合所有医疗体系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包括保险、医院、患者、药企、耗材商、器械商等等。当然,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存疑的,按照我们的理解,提供价值的主体还是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商,当他们的成本降低,或者议价能力提升,始终还是会带来对药品和耗材商等上游供应商的利润能力的挑战。
那么在价值的定义中,分母到底应该是成本还是价格?我们首先得把这个问题放回美国的医疗环境中去看待: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议价能力超群的支付方(无论政府还是商业保险),且支付方的议价能力不光来源于其政策制定能力和权威性,也来源于其广泛的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透明度。因此,如果看成本和价格之间的gap(即利润),会出现有保险和没保险两种巨大的差别:比如,成本20元的医疗服务,在支付方议价后的价格为25元,而无保险的自费病人却支付了100元。也就是说用价格去衡量价值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而且要纠正整个医疗体系问题,也更应该从衡量医疗服务的真正成本出发。
同时,刚才提到了提供患者结果并不是单一医院的工作,而是整个体系的,因此,在进一步的对价值的定义中,常常会用:
即价值=围绕患者的症状的所有相关疗效/整个照护过程中的总成本
在这个进一步的定义中明确了成本是“整个照护过程”的总成本,也即是包括了基础诊疗(primary care)乃至是预防照顾(preventive care)。不过,在今天的中国,尽管分级诊疗被政府强调已久,但由于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完善,人才培养等基础问题尚待解决,因此,我们围绕疾病的整个照护过程依然是以单体医院为主。
明确价值医疗的定义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也是对于药企、器械、耗材厂商们的。当中国的医疗行业逐步走向价值医疗(哪怕是中国式价值医疗),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医院行为,都将拥有更成熟更精密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更强的议价能力。如果药企和器械耗材商依然只局限于产品的供应(即使是高差异化的创新产品),那么厂商的利润必将逐步下滑。从提供单一产品到深入整个用户价值链实现增值才是必须提上日程的。
--------------------------------------------------------------------------
这个主题的连载,是为了让更多中国医疗界的从业人员理解真正的价值医疗,再逐渐实现适用于中国的价值医疗。对每一个医疗界从业人员,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业,还是制药、器械、耗材、保险等行业,了解和预测价值医疗的中国化之路,对提升企业/机构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造福患者都有诸多益处。
睿安咨询在过去几年里,深入中国公立和民营医疗圈,深入中国医疗产业链,深入海外医疗行业,深入价值医疗的发源处(美国哈佛商学院),成为ICHOM(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Health Outcomes Measurement)的合作伙伴,现在将我们所获得的价值医疗的知识分享给国内从业者们,并希望启发大家一起走向中国化的价值医疗。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