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升外卖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医务人员健康如何保障?

2020
10/09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医者仁心,医生辛苦啦!

每天打开手机

娴熟地在各个外卖平台点餐

几乎已经成为

省立医院肿瘤外、基本外、口腔颌面外科

护士长蔡菲莉和科室所有医务人员

在工作日的规定动作

对此

他们习以为常



在近日网络公布的《2020中国医生群体饮食报告》中显示:

2020上半年,中国医生群体点外卖达1.7亿单。共有15万名医生叫外卖次数超过50次,最高为403次。


也就是说在医院,医生每天都有2~3顿饭是靠外卖解决的。


同时,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医生群体现已成功“干掉”喜欢叫外卖的大学生群体(订单量高出60%),一跃成为外卖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蔡川奇在值班室里用餐。(资料图)


营养难均衡、用餐不定时

身为医护人员,他们特别清楚长期点外卖对健康的影响,也常劝慰患者、亲友要少吃外卖。但反过来,他们也时常成为被家人告诫的对象。





“并不是没想过自带,但吃饭得轮班,还得速战速决,如果自带饭菜,加热、清洗餐具,都得增加用餐时间。更别说回家后要准备第二天的饭菜,简直又是一个巨大挑战。算完时间成本,科里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外卖。”蔡菲莉说。


也有医生自己带饭。图为福建省立医院介入科方主亭主任医师带的HelloKitty便当袋。后图为同事还没来得及吃的外卖。资料图





除了难以实现的营养均衡,吃饭时间不固定也是家常便饭。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吃饭要错开手术排期,就得经常提前或推迟用餐,日常午餐的时间跨度可以从12点到15点,极不固定。护士们也没闲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王齐敏手术结束后正在吃外卖。(资料图)




“有时碰上晚上值班,刚扒拉了几口饭,遇到患者病情突变,连忙放下筷子起身处理。这边刚忙妥,那边要接收刚手术完的病人,等都安排完毕,再看餐盒里的面已坨,汤已凉,自然也没了食欲。”蔡菲莉无奈地说。





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过,相比于马马虎虎应付填饱肚子,日常工作中,医生最担心的还是出现医疗差错。

 

因此在面对每个病人时,都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一边是超时工作,一边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多医生处于严重过劳状态,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提起外科医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高收入,但很少人知道,为了一台手术,外科医生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且要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和忍耐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团队在做心脏手术(资料图)

自从成为主刀医生后,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洪怀山副主任医师感觉需要承受的压力明显提升了几个档位。

洪怀山:


“有时完成一台手术感觉像打战,前期得看手术视频,学习技巧优化步骤,备好了‘粮草’,想好怎么打之后,手术过程还得思考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应对,术后还得做好‘战斗’的经验总结,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整个过程得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不能出现意外。”



而为了救治一名肾脏衰竭,需要血液净化的患儿,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林海主任医师创造了42天没有回家的记录,至今没人打破。


如今,自己接诊的孩子出现了突发情况,是林海时常梦见的场景,有时会因为思考自己是否处理到位而惊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即使下班了,医生还是会牵挂着病人。



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医者不自医,常常告诉患者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多休息的医生们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时,自己却身不由己,一次次踩到了危害健康的红线。

由于做手术要长时间站立,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成了很多外科医生共有的职业病。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敏军坐诊(资料图)

相比于外科医生的长时间站立,内科医生更多的是练就“坐功”。

在最繁忙的儿科,林海主任时常一次看诊就要坐上5个多小时,中途通常只跑一趟厕所。

为了少跑厕所,控制饮水量成了不少医生惯用的“法宝”。


由于长时间久坐,医务人员或多或少地患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血液黏稠等各种疾病。


至于医生们不断呼吁的每天半小时的运动,对于他们而言也成了奢侈的“享受”。

很难做到,有时手术结束已是晚上10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名高年资骨科主任医师坦言。



在日前发布的《中国医师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中,参与调查的6000名医生的健康状况堪忧。


30%左右的医师存在肠胃不适的问题,63.4%的男性医生与62.4%的女性医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


48%的男性医生与51.1%的女性医生每天工作时长在8~10小时,其中急诊科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有41%的男性医生和34.5%的女性医生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


在每天工作时长在10~12小时范围的科室中,外科、急诊科与神经科排名前三位;

大部分医师都感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但有25.35%的医生很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共同守护

这次疫情,让全社会都提高了对医护群体的关注。不过,比掌声更重要的,其实还要给医生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

目前,省内一些医院已陆续出台各种措施,改善医务人员健康。

 
例如省立医院、省老年医院都在外科手术室外安放按摩椅,供外科医生放松休息。  



 
省妇幼保健院在院内设置健身设施,方便医务人员运动。  



 
还有许多医院都为医护人员安排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当然,除了医院层面的保障,政策和制度上保障医生的健康,才是最好的致敬。

0               1  

 

比如加强分级诊疗来缓解大医院的人流量;


0             2  

 

比如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解决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0               3  

 

比如给医务人员施行强制年假,让他们得以好好休息;


0               4  

 

比如提升对医务人员的关注,让全社会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毕竟,医生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救死扶伤又从何谈起呢?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杨小懒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医务人员,急诊科,外卖,健康,外科,手术,儿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