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藏族兄弟对援藏医生说:“我们不转诊……”

2020
10/12

+
分享
评论
复旦中山医院
A-
A+

向援藏医生致敬!

“我们不转诊。”一句由当地医生翻译转述的藏语,饱含着藏民发自内心的深深信任。


9月6日,一名藏族群众次旺加错因突发右侧胸痛伴胸闷、呼吸困难,慕名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精准帮扶的岗巴县人民医院寻求治疗。

岗巴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气温低,空气含氧量低,加上每年10月底至次年开春大雪封山,耗材短缺,医疗条件极为有限,遇到患有严重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只能选择转诊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藏医生、心外科陆树洋和岗巴县人民医院的次琼医生接诊时,仔细研究了次旺加错的胸片,发现患者右侧胸腔肺压缩非常严重,且胸部及右侧颈部、胸部皮下捻发音,推测右侧胸腔气体有一定压力。考虑到岗巴县人民医院没有胸腔闭式引流包,缺乏相应的手术器材,陆树洋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患者和家属表示,他们特地跨县来看病:“我们相信你们,想留在这儿治病。”感动于藏族兄弟的信任,陆树洋、次琼两位医生研究病情后,决定先采用保守治疗抽气1450ml,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

然而两天后,复查胸片发现患者胸腔的气体较抽气后明显增多,必须进行手术干预。中山医院三名援藏医疗队队员陆树洋、肾脏内科胡家昌、重症医学科吴威碰头商量,分析了病人情况,从医院现有设备材料中找到了引流管、单腔引流瓶,组合制作胸腔引流装置。经过充分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及相关风险并发症表示理解。在解放军920医院周娅琳、尹梅两位医生和岗巴县人民医院次琼医生的协助下,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顺利完成了右侧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术后,患者右肺完全复张,胸闷气喘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并不属于复杂的手术操作,但岗巴县医护人员相关操作经验相对缺乏,高原又是气胸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该技术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关键时刻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医疗队在手术过程中仔细讲解注意点,包括切开置管的位置,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血管损伤、导管固定、观察引流瓶情况等,耐心指导当地医生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术,即便日后援藏专家不在也能够独立开展,将“输血”转化为“造血”。


赴藏支援的半年里,医疗队定期组织讲课,参与日常教学查房,收治疑难患者,开展义诊,为当地人民带去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技术支援和健康教育。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队员们从不退缩,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与解放军920医院为藏民旺加联合开展右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手术室没有C臂透视机,凳子数量不够,只能凭借临床经验半蹲着马步操作。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强烈的不适,队员们在3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里几乎全程带着氧气,哪怕出现头晕低血糖反应,仍努力坚持到最后。手术结束后,因为医院电梯故障,队员们又不顾身体的疲累,将患者旺加从2楼手术室抬到1楼病房。旺加的女儿每次见到医疗队员查房、换药时,都会用汉语叫叔叔、阿姨,并拽着队员们白大褂的衣角说“谢谢”。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医疗队,岗巴县,转诊,援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