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
(以下简称“妊高病”)
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的态度——一种是心很大的准妈妈,认为只不过是高血压而已,很多人都有;一种是极其忧虑,非常担心自己和孩子不再健康,严重时甚至会抑郁。
然而,妊娠期高血压可不是儿戏!严重时可能会一尸两命!8月16日,在第四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母胎医学分论坛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苟文丽教授就妊娠期高血压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西北5省区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
妊高病的数据显示:
2016-2018年间因
妊高病死亡的人数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15.2%
,是全国妊高病平均死亡率的2倍以上。
专家就妊高病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不可避免的死亡原因仅占5.7%,可避免的死亡原因高达87.8%。
其中,
因死于脑出血的孕产妇占40%,死于子痫的孕产妇占35.6%。
以上数据说明,在妊高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其预防和管理!
高危因素包括:子痫前期病史、多胎、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I型/II型糖尿病、慢性高血压等;中危因素包括初产妇、年龄>40岁、BMI>28kg/m
2
、子痫前期家族史等。若孕前筛查发现有原发性高血压,则根据血压高低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综合评估能否妊娠。 (1)无并发症者,需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才能妊娠; (2)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应在准备妊娠前6个月内改用对母胎均较安全的药物(硝苯地平或拉贝洛尔),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 (3)若经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或发现合并心、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者,不宜妊娠。 目前,对于妊高症患者推荐严格的血压管理目标,即血压<130/80mmHg。 若孕前筛查发现有慢性肾病,则根据肾功能、血压、尿蛋白及妊娠可能的后果,并结合肾脏疾病的类型全面评估能否妊娠。 (2)肾病综合征者,若药物控制良好,停药2年无复发可考虑妊娠; (3)IgA肾病者,需满足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蛋白尿没达到肾病标准、肾活检病理Lee氏分级小于IV级、无严重小管间质病变和血管病变,才能妊娠; (4)狼疮肾炎者,除遵循IgA肾病原则外,应注意妊娠前半年内无狼疮活动、抗磷脂抗体阴性才能妊娠; (5)肾移植妇女有生育要求的,符合以下标准可妊娠:肾移植后至少1.5-2年、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移植肾功能稳定、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已处于维持量阶段。 (5)停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至少6个月;对APS患者,妊娠期间除了用阿司匹林预防PE,还应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事件和不良母儿结局的发生。孕前体重指数BMI≥28kg/m 2 者应纳入高危孕前管理,根据BMI进行孕前营养指导。BMI≥28kg/m 2 者应加强锻炼、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将BMI控制在18.5-23 kg/m 2 。对于低钙饮食
(摄入量<600mg/d)
孕妇建议补钙
(1-1.5g/d)
;超过一项高危因素或超过2项中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在12周-16周间
(最好在16周前)
,开始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81mg/d)
预防子痫前期,持续至28周。计划妊娠者,选择合适年龄及时机妊娠,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多胎妊娠。高龄初次妊娠、距末次分娩间隔>10年或<2年、多胎妊娠、IVF等均为子痫前期高危因素。(1)突发性严重高血压:即产前、产时及产后任何时期收缩期血压≥160mmHg、舒张期血压≥110 mmHg,或双期血压≥160/110 mmHg,且持续15分钟以上。国际妊娠高血压研究学会
(ISSHP)
推荐了降压标准。只有符合以下标准,才能降低发生严重高血压和其他并发症风险。标准如下:2018年ESC指南建议:血压>140/90 mmHg的妊高病
(有或无蛋白尿)
开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有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缓释片)
、β受体阻滞剂
(拉贝洛尔)
。β受体阻滞剂在疗效上不如钙拮抗剂,还可能导致胎儿心动过缓、生长受限和低血糖,应谨慎选择其类型和剂量。避免使用阿替洛尔。ISSHP推荐的治疗时限:确诊严重高血压30-60分钟内,尽快给孕产妇使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ACOG 2019指南也建议应尽快使用一线降压药物。一线降压药物有速效硝苯地平
(口服)
、拉贝洛尔
(静脉)
、肼曲嗪
(静脉)
,三种药物均可在孕期用于急性重度高血压。(3)慢性高血压患者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相对血压不宜降得过低。有靶器官损伤者,目标血压为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妊娠高血压固然可怕,但只要孕妈能及早发现,调整生活方式,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关键的时候听从医生的决策,该终止妊娠的时候及时终止妊娠,及时避免恶性的后果发生,那么平安娩下宝宝便不再是奢望!
#高血压,孕产妇,妊高病,肾功能,妊高症,孕前,妊娠,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