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明明就不黄,却要被叫黄种人?!

2020-10-10   杨希川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实际上,我们东亚人的皮肤底色与欧洲人的差别并不大。


   丨编辑/排版:Sady 责编:敏仔 审核:李云   

说到自己是什么人种,相信即便没有人类学基础的你,也能说出几个。


黄种人,蒙古人种等等。

   
这些分类描述中,都绕不开我们的肤色,也即——黄皮肤。  

看到这里,猛男小亮我第一个不服了,生的天生白皙的我,比某些国外的朋友都白,为什么就给我来了一顶黄皮肤的帽子呢?

 
图非小亮,不要瞎猜  

要知道,肤色暗黄可不是什么好事,   古有面黄肌瘦,外有“黄祸”。都不是什么好词。

实际上,我们   东亚人的皮肤底色与欧洲人的差别并不大。根据史料记载,来过东亚的欧洲人最初也没有拿咱们的皮肤说事,认为肤色与他们“无明显差异”。
 

直到欧洲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以后,急需文化、社会、人种等多方面的历史认同而诞生   “人类学”这一社会科学后,这顶黄帽子,我们算是拿不掉了。

而   黄种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来自于一位不科学的人类学家:布鲁门巴赫。

 

这哥们以前是搞解剖的,突发奇想,   不务正业 来了个人种大划分,   影响了之后整个欧洲的社会意识形态,甚至世界的走向

你可能会说,不是吧,阿sir,小小一个人类学,至于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希特勒纳粹主义基于什么?基于极端民族主义,他的极端民族主义基于什么?基于日耳曼民族的血统论。这个日耳曼民族就是来自于人类学这一突发奇想的划分。
   
最终二战爆发,世界格局动荡。

说句笑话,继日耳曼人之后,现在盎格鲁萨克逊人又站出来要当人种老大了。


时至今日,人类学作为一门欧洲中心论背景下诞生的新兴学科,没少被吐槽和诟病。这也导致它至今演化出大大小小无数分支,最有名的也有7-8个。

这些分类无外乎是变换角度来划分人群:有的以社会为中心;有的以文化为中心;有的以环境为中心...

它们甚至还可以被划分至高校中不同的学科与专业。
   
但当你把这些七七八八的学说整理成一个大合集时,你会发现,   其实所谓人种的差异,根本小的可怜。   
 

从皮肤医学的角度来说

欧洲人与亚洲人有差异么?


这个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像我们平常听到的那样:亚洲人抗衰老,欧洲人老的快。

从皮肤结构的角度来说,我们   亚洲人的皮肤下有更厚的胶原蛋白层,同年龄下,看起来是比欧洲人看起来更年轻。但是生命总有其不可承受之重,相对的,我们更容易年纪轻轻就出现法令纹和整体的皮肤结构下垂。
 

 

 
杨紫很小就法令纹上脸了  

 

 

   
这一点上,欧洲人就有他们的优势,面部轮廓更分明、结构更好看,但他们也在承受着年龄带来的胶原流失,细纹、干瘪,早早就会找上门。
 
5年,我给你一个大叔  
   
所以比较下来,   老肯定都会变老,只是方向上来得不一样,最终都会变成老态龙钟的样子,还在意那些?

至于肤色,   亚洲人的肌肤的确比欧洲人的肌肤更容易晒黑、出现晒斑、皮肤变得黑又黄。
 
这也不能算劣势,因为黑色是我们皮肤的保护色,晒不黑也就更容易让皮肤在紫外线的洗礼下受伤,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晒黑或者晒伤,选一个嘞   
所以你看,在太阳面前,众生平等,不做好防晒还在等什么?

抛开这些皮肤老化先后顺序、皮肤在各自生活环境中的特殊状态,我们与他们的差异大么?
 
讲真,真不大,人类因为基因上   不超过千分之五的差异打来打去真的没什么意思。
   
随着世界文化、人口的流动,这种差异只会越来越少。

即便是   “黄种人”或者皮肤医学中   “蒙古斑”这种曾今具有政治色彩的命名方式,现今也变成了一个通识下的名词罢了。
 

讲个笑话:床破:我想命名新冠为“中国病毒”,没有人比我更懂医学命名。

 
人种分离有大量的政治因素混杂其中,就拿最近折腾我们上瘾的鹰酱来说,在国内大搞身份政治,人种划分也是重要的标签,结果呢?他们国内的动荡和分裂简直令鹰酱不看重负。
   
网上有句话说的好,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是摸着鹰酱过河。

它都成这样了,事情还不明白么?
 
祖国母亲过生日,想起些往事。  

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从西安赶到北京,接受了指挥志愿军渡江抗美的任务。10月18日,彭德怀过江入朝,展开举世震惊的抗美援朝战争。
   
曾几何时,年轻的母亲一穷二白,但无惧所谓高贵,所谓霸权,给他们一记下马威。现在的她,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经济体,   靠的不是分裂与战争,而是和平接纳与包罗万象。  

真想引用一句美国学者申卡尔的话:21世纪,将会是中国世纪。
 
大人,时代变了。   
——谨以此文献给祖国母亲71华诞  

 
〔参考文献〕  
[1]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2]康德, 邓晓芒. 实用人类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4]Frazer K A , Murray S S , Schork N J , et al.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omplex traits.[J].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009, 10(4):241-251.

[5]沈志华. 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续)[J]. 中共党史研究, 1996(01):85-89.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10月1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设计:blurrr   
#黄种人,欧洲人,人类学,皮肤,肤色#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