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女儿沉迷手机!”妈妈向医生求助,转身却把手机给小儿子玩

2020-09-29   浙人医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孩子需要稳定的成长环境和比较明确的规则感。


“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千头万绪,为之一恸。”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苏衡副主任医师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张预约就诊记录:近20位患者中,一半都是18周岁以下,最小的一位只有10岁。


“这两个月,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是18周岁以下的,比往年增加了六七倍。最小的一位只有7岁。” 苏衡说。


 



7岁男生:

网上交的朋友突然讨厌我了

这位7岁的患者是位小男生。因为不愿意上学被妈妈带来就诊。


“他在学校里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沉迷玩手机,家长不给手机,就又哭又闹,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男孩的父母已经一筹莫展,妈妈甚至想不明白,儿子突然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据家长说,孩子就是疫情之后出现这种情况的。本来孩子成绩很好,对学习也有兴趣。疫情期间,因为要上网课,家长就放松了他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再等到恢复上课时,就发现不对了。”


还有一位9岁的小男生也是同样的情况,疫情之后,出现了厌学情绪。“玩手机、打游戏,一天24小时,手机都不能离手。”

 

这让苏衡很感叹,今年2月份,他曾发过一次朋友圈:如果我没猜错,这段宅家的日子里,让你的孩子不闹不出来玩耍的方法就是给他/她一个手机或平板。


在此,以一名心理医生的角度奉劝各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沉迷对孩子心智发育的影响,对一生健康的影响,绝不亚于肺炎病毒。合理的建议是每天不多于三小时,每次不多于30分钟。


自己的预言成真了,苏衡却心情沉重。


“电子产品本身没有错,但是孩子使用不当,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这种不当的背后,是因为家长很多方面没做好。”


苏衡说,孩子玩手机无非是交朋友、聊天、打游戏。“从交朋友的角度来说,网上交友有随意和临时性,对孩子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情感不太稳定。”


苏衡对那位7岁的小男生印象深刻,男孩提到一件事:在网上交了几位朋友,本来很好,结果双方出现矛盾,对方骂他,还讨厌他。他觉得很难受,情绪低落。

 

图片来自摄图网


而这种情况在其他患者身上同样存在。


“家庭环境比较稳定的还好,尤其是那些父母顾不上孩子,孩子比较渴望友情的,会特别受打击。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情感的稳定又尤其重要。



妈妈数落女儿玩游戏

转身却把手机丢给小儿子玩

除此之外,孩子在用电子产品玩游戏时,会很容易沉迷于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在游戏中,很容易实现成功,现实生活中则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有收获。对比之下,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而逃避现实。”

 

家长如何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度,对所有父母来说,这可能都是个难题。


苏衡自己也有位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我会和他约定,每天可以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每次半个小时,时间到了,自己要主动关掉,如果等到我们去关电视,那当天就不能够看满两小时,或者第二天就不能看。”


有了这个“君子协定”后,儿子会去执行,但有时也难免哭闹:到关电视的时候不愿意关。


“这个时候,我会陪他搭积木、打篮球、骑自行车等,选择另外的游戏方式。”苏衡说,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被转移的,前提是家长一定要花费时间去陪伴,“还有一点,很关键,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既不能害怕孩子发脾气,更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带跑。”


“其实,多数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出在父母、家庭。” 苏衡在接诊时,最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诉说病史时,孩子用眼睛瞟父母,不敢开口说;孩子还没说前,父母先抢着说。“基本都是数落孩子不爱学习,玩游戏,说自己有多辛苦,孩子不知道感恩。”苏衡说,这是典型的替孩子做主,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图片来自摄图网


除此之外,多数家长在孩子面前还会出现言行不一。苏衡对一位妈妈印象深刻:她带着十六七岁的女儿来看诊,说女儿沉迷手机,不肯上学。一起来的还有她六七岁大的小儿子。


“她一边诉说女儿的情况,一边为了安抚小儿子,转身就把手机丢给他去玩。”


这让苏衡哭笑不得。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并不可取

虽然这些父母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苏衡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去直说,他一般会让孩子暂时出去,单独和父母聊一聊。


“是为了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苏衡经常给父母们提议: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诋毁另一半,“举例来说,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爸爸却很随意地说,玩一会儿没关系。这个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可以先妥协:那就先玩一会儿,10分钟或者半小时后停下。然后,两人单独找个地方商议。”


所以,对于很多人比较认可的:父母在家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苏衡觉得是不恰当的。


苏衡的理由是:孩子需要稳定的成长环境和比较明确的规则感,对他的爱和管理应该是稳定和一致的,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迷惑。


“而且,不论是诋毁孩子的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都会造成伤害,因为那是他的父母,他否定任何一方,其实都是否定自己。”苏衡曾遇到一位小患者,他说自己的爸爸很邋遢,又很懒,“他的这些观念大多是受妈妈影响,但他在否定自己爸爸的时候,其实并不开心。”

 


除此之外,苏衡还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保持一致性,“孩子犯了同一个错误,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就管得松,心情差的时候,又管得很严。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错乱感。”



来源:钱江晚报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精神病学,手机,情绪,心理健康#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