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医生提醒:不要总是掏耳朵,小心外耳道疖肿。

2020
09/29

+
分享
评论
耳鼻喉申力
A-
A+

耳朵里面长个痘痘是怎么回事?经常出现疼痛,耳鼻喉科医生告诉你,这是外耳道疖肿。

耳朵里面长个痘痘是怎么回事?经常出现疼痛,耳鼻喉科医生告诉你,这是外耳道疖肿,不可以轻易自己清除。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多发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处的软骨部,也称局限性外耳道炎,挖耳朵是最常见的诱因,游泳、中耳长期流脓及外耳道湿疹等也可诱发本病。

很多人就会疑惑了,这个疖肿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耳鼻喉科申力医生: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经常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挖耳朵”。挖耳朵的过程让我们感觉很舒服,掏干净让人感觉比较卫生,但是有人会经常使用各种东西,比如火柴棍、发卡等物品掏耳朵,这些东西可能带着不同的细菌,会在掏耳朵的时候感染到耳道,如果耳道有破损,那么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症状表现

早期引起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

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颌运动使疼痛加重外,耳屏前、下方可出现肿胀,可误诊为腮腺炎。

疖肿位于外耳道后壁者,肿胀可使耳廓外突,耳廓后沟消失,可误诊为乳突炎,若为多发性疖肿、局部症状更重。

 外耳道软骨部可见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引耳廓或压迫而屏时疼痛加剧,疖肿。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

外耳道疖肿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疖肿初起时可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溃或切开排脓。每日换药1次,先用30%双氨水清洁脓性分泌物,去除脓痂,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硼酸软膏包扎。如疼痛和发热较重,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用止痛药。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耳鼻喉科医生,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湿疹,硼酸软膏,抗生素,挖耳朵,软骨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