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捂秋冻到底该怎么做呢?
最近的气温早晚温差大,所以医院门诊感冒、咳嗽的孩子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家长问:“都说‘春捂秋冻’,秋天冻一冻,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吗?怎么我的小孩还没冻一天,就冻出感冒咳嗽了?”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捂秋冻到底该怎么做呢?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通过“冻”来增加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孩子体质。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所以还有句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秋天虽然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秋冻”也不应盲目,而需循序渐进,科学进行。
从入秋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耐“冻”。饮食均衡,不盲目“贴秋膘”,多户外活动,多接触户外空气和阳光,给孩子增添“秋冻”的底气。
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宜进行高强度、过长时间的活动,也不宜活动到大汗淋漓的程度,以孩子能耐受,微微出汗,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再者,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孩子穿衣应注意腹部、足部的保暖,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
1、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3、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4、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5、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此外,“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