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2020
09/29

+
分享
评论
肿瘤专科医生
A-
A+

科普或健康传播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对健康传播工作具有极好的正性引领和激励作用。

41281601334487542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先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健康传播?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美国学者Rogers对健康传播做了如下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这一定义因其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引用。后来,Rogers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补充说明,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籍由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卫健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处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哲峰总结了健康传播的四个范畴:健康知识科普、健康政策解读、健康事件报道和健康人物塑造。

很显然,健康传播包涵的范围很广,所有健康相关内容的传播都可以归为健康传播的范畴。不过很多人理解的健康传播似乎就等同于健康知识科普,这当然是不准确的,但也正说明了健康知识科普是健康传播的最受关注的重要内容。

当前,越来越的人投入到健康传播的队伍中来,有人说,健康传播正当时。那么,健康传播的春天真的来了吗?我的回答是:健康传播确实正逢时,健康传播的春天已经来临,值得我们投身去做!理由有以下几点:

5091601334487644

一、健康传播

有了国家法律层面的保障和支撑

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已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健康促进”写进法律,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健康促进的规划和行动,推进全民健身,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有了国家法律层面的保障和支撑,健康传播迎来春天是必然的!

 

二、健康传播

有了相关政策层面的激励和支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要求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医院和医生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事实上,近几年来多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出台政策将医学科普纳入医生职业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标准,这对医生做科普是很好的激励促进。医生做科普,不再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而是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政策层面的鼓励,这无疑会极大激发医务人员进行医学科普、健康传播的积极性!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正面激励下,健康传播迎来春天是必然的!

 

94911601334487795

三、健康传播

越来越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学科化

健康传播,不再是随性散乱、无章法、无组织,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已越来来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学科化。以我的观察,有四个标志性事件值得一说:

1、科普或健康传播学术委员会的成立

各级学会、协会,纷纷成立科普专委会或健康传播专委会,这说明传统的主流学术界已全面认可和接纳了医学科普健康传播工作。科普或健康传播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对健康传播工作具有极好的正性引领和激励作用。

2、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转型升级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转型升级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相应的,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大会也随之转型升级为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开启了健康传播新纪元。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是健康传播领域的盛会,是健康传播“干货”内容的集大成,是健康传播年度顶级学术盛宴,无论是规格、规模,都更上了一个档次。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的转型升级是健康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

3、健康传播开始制定指南规范

医生在工作中经常要查阅最新的诊疗指南,现在健康传播也有了指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健康传播指南》,旨在为健康传播工作者在新冠病情期间提供原则性、方向性、阶段性的指导与参考,对健康传播的宗旨、传播目标和重点人群、传播方法和技巧、注意事项等都有了相应的指南性规范,并根据疫情形势发展需要,持续进行更新到第四版。在我看来,健康传播开始制定指南,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4、健康传播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健康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与健康话题相关的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健康和传播学的结合。医疗卫生知识天然就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互联网时代非医学专业人士也能发布医学和健康内容,结果必然是内容质量鱼龙混杂,而即便是专业人士写的健康知识也未必能有效地传播出去,如何更有效地将科学的健康信息传递给普通大众,并对大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积极影响,最终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这正是健康传播学所要研究和讨论的。健康传播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助力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大有可为!健康传播事业,值得投身去做!健康传播的春天已经来了,站在健康传播的风口浪尖,一起乘风波浪吧!

60861601334487897

83191601334488007

关于作者

潘战和,肿瘤专科医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恶性肿瘤综合诊治、肿瘤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癌症姑息治疗,以及肿瘤预防和早诊筛查。

出版科普书《谈“情”说“癌”》(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传播学,健康,政策,医学,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