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可心健康茁壮成长!
2020年8月3日,可心(化名)被救护车从山西送到了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找孙媛院长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她来说,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辗转近一年才终于到达的一步。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急诊门前
可心从出生就开始了她的人生“打怪”旅程。
刚满月没几天,妈妈就发现小可心肚脐上总有分泌物渗出,去了几次医院,只说让酒精消毒就行。
瓶瓶罐罐消毒了两个月不见好,又有医生说可心是长了脐茸,要用电流烫掉肚脐上的肉芽。小小的生命经历了人生第一场噩梦,却并没有结束命运的残酷考验。
脐茸还没有彻底治好,可心又开始流鼻血、持续高烧。吃了退烧药,6小时的药效作用一过,就会又烧起来,反反复复,没有消停的时候。
▲在病房里睡觉的可心
那时正值疫情爆发,可心爸妈一开始是不敢带幼小的女儿去医院,后来是进不去医院,持续高烧的症状在疫情期间被很多人拒之门外。
第一胎儿子,第二胎女儿。这个家庭没有过多久”称心如意“的日子,就全力投入到了跋山涉水的求医问药之旅。来势汹汹的病魔更是让初到人世的小可心受尽了折磨,嗓子早已哭哑,有生人靠近,就怕的不行。就连妈妈握她的手,她也会下意识闪躲,以为要给她打针。
家里人想尽了各种办法,试遍了各种偏方,做了各种据说能够祛病消灾的”巫术“,纠缠小可心的病魔依然纹丝不动。
▲小可心在自己家里
费劲周折,在可心7个月大的时候,爸妈带她在沈阳一家大医院血液科住了院。医生给她做了骨穿和基因检测,终于确诊可心患了先天性重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办法是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是那家医院只能给她抗感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住院一个多月后,医生让他们去北京、上海看看。▲在病床上睡觉的可心
其实,当时可心家里人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奶奶家人说“尽人事,听天命”,能治疗到什么时候,就治疗到什么时候。而姥姥家则考虑到家中还有老大,要为老大的以后考虑。如果外孙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就不要再让她遭受打针输液的痛苦了,赶紧带她多去看看这个世界,去逛逛公园……
可心爸妈陷入了迷茫,不知该怎么办?
但看着被高烧烧的直“哼哼”、脑袋肿了两倍大的小女儿,他们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奔波,带可心去了省儿童医院。那里的医生告诉他们,不要再耽搁了,赶紧去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找孙媛院长,她做儿童移植特别好。
“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去!”可心爸妈毫不犹豫听了医生的话,联系了救护车,一路北上。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入住京都后,孙院长以最快的速度,为可心进行了综合评估。当时可心的细胞已经降到最低值,在外面多待一天都是危险的,只有无菌的移植仓才能保护她。
主治医生姜帆抓紧时间给可心的爸妈、哥哥都做了造血干细胞配型,同时也在脐血库寻找合适的供者。幸运的是,很快就在脐血库找到了全相合的供者。入院不到两周,可心就进仓了。
而可心肝脏上的占位,其实是感染累及的,不用做手术,控制好感染就行。
▲在移植仓里的可心
但是,可心的移植之路依然问题重重:
第一,可心才10个月大,婴幼儿移植本就十分困难;第二,之前的治疗中可心已经连续用了10个月的强效抗生素,导致现在的她出现了耐药菌感染,很多种抗生素对她都没什么作用,能用的药物十分有限;
第三,患儿存在HLA抗体,会严重影响细胞的植入。
关关难过关关过,孙媛院长、刘周阳主任、姜帆医生在可心的预处理和移植过程中,进行了详细周全的部署调整,各方权衡。移植仓里,护士们和可心妈妈精心护理,大家齐心协力,守护可心”打怪升级“。
▲可心出仓那天与妈妈、姥姥、主治医生姜帆、马聪医生、移植仓护士一起合影留念
进仓35天后,小可心成功完成了移植,顺利出仓!出仓那天,远在老家打工挣钱的可心爸爸,在病友微信群里发表了长长的感言与祝福!字里行间,道尽了可心一路以来就医的艰辛坎坷,如今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可心爸爸在病友微信群里发的出仓感言
截至今天,可心已经出仓一周,没有出现任何排异,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可心妈妈说,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未来可期。再过几天,就是可心一周岁的生日,祝福她茁壮成长,健康向上,拥抱属于自己的新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