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也不痒,嘴里发黑管不管?
口腔黏膜
是盖在口腔各软硬器官的“衣服”
多数情况是粉红色的
却时常被其它颜色所“点缀”
常见的
有黑色、黄色、白色、红色、灰色等……
这些不同的颜色有些属于正常表现,有些却是异常,且对已患有、却不知情的全身疾病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因此,我们都应该及时发现自己口腔黏膜颜色的异常改变,及时就诊加以鉴别,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口腔黏膜发黑
暗示着什么全身重要疾病?
近期,76岁的王婆婆(化名)因“嘴唇发黑3个月”在家属陪同下来到浙大二院口腔内科就诊。她表示3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自己上下嘴唇发黑,当时没太在意;最近可能是焦虑的缘故,经常照镜子自检,发现病损越来越来多了,有点担心,就来看了。但奇怪的是,这些黑色病损不痛、不痒,没有任何症状,也没红过、烂过。
经过仔细的临床检查,医生发现不仅仅上下嘴唇有她自己说的黑色病损,同样,王婆婆的两边腮帮、嘴巴里的“天花板”等部位都可见黏膜发黑。虽说黑色病损累及范围较广,但医生也发现这些都是平伏、无糜烂、无充血、无触痛的病损,颜色也相对不深,起先为王婆婆病损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一半。
在详细询问王婆婆工作性质以排查重金属接触可能,有无腹痛、呕吐、腹泻、黑便,是否感到疲乏等病史后,主诊医生随即为患者做了皮质醇激素检测,并有针对性地建议患者至消化内科进一步就诊,做胃肠镜以排查胃肠道息肉可能。
结果提示患者的横结肠距肛65cm和25cm各见1处直径1cm和0.7cm息肉(而皮质醇激素则在正常范围内)。因此,通过该检查,基本明确王婆婆患的是“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什么是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口腔主要表现为口唇周围、颊部、上腭、舌头等部位的黑色、棕黑色、褐色,扁平,散在或群集分布,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片,随着年龄增加,数目可增加,色泽也可加深,患者常可检查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多见于小肠、结肠,也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常伴有腹痛、腹泻、呕吐、便血、贫血等症。这类息肉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有恶变倾向。
通过主诊医生近期的随访了解到,王婆婆已在内镜下行息肉摘除术,相信术后王婆婆的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肠道息肉及伴发的全身不适症状会不断改善。
引发口腔黏膜发黑可能的病因?
引起口腔黏膜发黑的病因较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外,补牙材料(银汞合金)、经常抽烟、慢性重金属(如铅、汞、铋)中毒也会引起口腔黏膜发黑,但一般在去除刺激因素后,色素沉着可慢慢消退,患者一般也无明显不舒服。
另外,有一种内分泌疾病,也会引起口腔黏膜发黑,它就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口腔黏膜色素表现和“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相似,但患者多伴有乏力、消瘦、精神不振、做事提不起劲头等全身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昏迷危重情况。通过查血发现皮质醇激素降低可确诊。
恶性黑色素瘤
还有一种疾病也会引起口腔黏膜发黑,就是“恶性黑色素瘤”,但它要“凶险”的多!多数来源于黏膜黑斑,约三分之一可发生恶变,与损伤、慢性刺激、不恰当治疗等有关。这种疾病可表现为不对称性、弥散状边缘、颜色不均的黑色斑片,范围较大(直径>6mm),短时间可迅速扩大,颜色加深,而且还会出现发红、溃烂、肿块等。
前方高能!
恶性黑色素瘤照片视觉冲击力较大
右滑可见,请谨慎操作
滑到最右可见
(图片来源于:Song JY.N Engl J Med. 2015.14;372(20):1944.)
它的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越高,预后也越差,五年生存率甚至低于10%。因此,应及时就医加以确诊,才能做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9.20全国爱牙日 红心接力 广济义诊
虽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但光光牙好,却是远远不够的。
口腔科诊治范围较广,涉及蛀牙、牙痛、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腔溃疡、扁平苔藓、拔牙、颌面部外伤,颌面部肿瘤、种植牙、烤瓷牙、活动义齿等方式修复缺失牙以及各种牙列不齐的矫治等。
整个口腔都好才是硬道理!
另外,全身疾病常常累及于口腔,多数甚至会首先表现于口腔,口腔也被认为是人体的无声警报系统,也是口腔医生的价值体现所在。
网上义诊号一开放,便一抢而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各位专家耐心详细解答了市民和病友们提出的各类口腔健康问题,并获得一致好评和认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医院核心价值观。
文 | 口腔科党支部 王翔剑
图 | 党建工作部、口腔党支部
编辑监制 | 宣传中心
部分来源于网络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