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公布,薛其坤等人获奖!

2020
09/30

+
分享
评论
学术头条
A-
A+

什么是“复旦—中植科学奖”?

来源:  复旦大学  

 


“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理事会决议

将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

Sir Michael V. Berry,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Berry 教授提出的系统在经历绝热循环过程中所获得的几何相位(贝里相位)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贝里相位的发现促进了对拓扑物态的研究。


Charles L. Kane,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ane教授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的关键理论。他的贡献促使了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诞生并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


Qikun Xue (薛其坤) ,中国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教授在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将于2020年12月13日在上海举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获奖人或需线上出席颁奖典礼)。“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是第五届,授予物理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并共享由中植企业集团捐赠的税前3,000,000人民币奖金。


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人介绍


Sir Michael V. Berry


Sir Michael V. Berry 教授生于1941年3月14日。他于1962年在埃克塞特大学完成学士学位,1965年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加入了布里斯托大学,成为科学和工业系博士后研究员。1967年,他担任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讲师,1979年成为教授。他于1988年担任成布里斯托大学皇家学会教授,2006年至今任布里斯托大学梅尔维尔·威尔斯物理教授。


Berry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理论物理,包括物理渐进,量子混沌和半经典力学。他因提出了贝里相位而闻名。贝里相位是经典或量子系统在经历绝热循环过程中获得的几何相位,与拓扑物态息息相关。贝里相位的提出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对于完善量子力学理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erry教授于1996年被授予爵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学会会员、皇家学会贝克学会讲师、欧洲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印度科学学院院士、伦敦数学学会会员、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墨西哥数学学会名誉会员。他曾获得麦克斯韦奖、 IOP狄拉克奖、皇家学会皇家勋章、伦敦数学学会内勒奖、惠普欧洲物理学奖、ICTP狄拉克奖、俄罗斯科学院卡皮查奖章、沃尔夫物理奖、盎萨格奖章、伦敦数学学会波利亚奖、洛伦兹奖章、利兹·迈特纳奖章等。



Charles L. Kane


Charles L. Kane教授生于1963年1月12日,于1985年在芝加哥大学完成学士学位,并于1989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加入了IBM的沃森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员。他于1991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天文系,并于2006年成为教授。2016年起,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克里斯托弗·布朗特聘教授。


Kane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态体系中的量子理论,包括介观物理学,拓扑电子学,强关联电子体系,无序电子体系,量子场论和量子多体理论。他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与许多与拓扑绝缘体相关的关键理论,包括和合作者一起预测了二维体系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也就是拓扑绝缘态;将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从二维体系拓展至三维体系;以及预言了凝聚态体系中的马约拉费米子,或可用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他的贡献促使了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诞生并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


Kane 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由于Kane教授在拓扑绝缘体中的杰出贡献,他此前获得了欧洲物理学奖、奥利弗.巴克利奖、西蒙斯研究人员奖、ICTP狄拉克奖、物理学前沿奖、知识前沿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等众多奖项。



Qikun Xue(薛其坤)



薛其坤教授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山东省。他于1984年取得山东大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1987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并于1990年和1994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9年他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2013年起任清华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2017年12月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


薛其坤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薛其坤教授长期从事超薄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性能的研究,是高质量拓扑绝缘体薄膜制备的先驱。他在拓扑领域最著名的贡献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陈嘉庚科学奖、亚洲磁学联盟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等。



历届获奖人

2016年(生物医学领域)

詹姆斯·艾莉森(James P. Allison)

本庶佑(Tasuku Honjo)


2017年(物理领域)

雷纳·韦斯(Rainer Weiss)

基普·史蒂芬·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巴里·克拉克·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


2018年(数学领域):

英格丽·多贝西(Ingrid Daubechies)


2019年(生物医学领域):

卢煜明(Yuk Ming Dennis Lo)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9月,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在引力波领域做出突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科学家同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复旦—中植科学奖”?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生物医学、物理和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设立的初衷是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国际研讨、交流和分享平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为世界顶级科技奖项储备人才。奖项的评选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候选人须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不限国籍,其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及精神文明,并能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水平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


“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发与“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同期进行。“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企业集团赞助。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集聚科创领军人才,把握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创新趋势;同时通过激发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烈氛围,为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源泉。


评奖流程


2020年2月,评奖工作启动

秘书处在评奖资深委员会的指导下,邀请八位海内外资深物理学家组成遴选委员会。


2020年7月,遴选委员会初审

遴选委员会召开线上会议。会上评委们进行多轮投票,产生了两组候选人。遴选委员会起草的候选人报告正式提交由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资深委员会预审。


2020年8月,资深委员会终审

资深委员会主席、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主持终评线上会议。会上各位评委就候选人的工作价值、发展前景,以及各候选人获得其他国际学术大奖的可能性展开讨论。最终,资深委员会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将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迈克尔·贝里(Michael Berry)、查尔斯·凯恩(Charles Kane)和薛其坤(Qikun Xue)。


2020年9月,全球公告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人。



2020年12月13日,举办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

(秘书处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国内外相关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初定颁奖典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海外嘉宾线上出席大会。)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植科学奖,皇家学会,Kane,薛其坤,物理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