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老师,第一排还有座位吗?
距离新学期已经过去好几周了,不少娃展示了种种不适应的行为,不适应早起的、吃不惯学校饭菜的、特别是这个当寒假连上了暑假的超级假期过后,连同班同学在一起学习都要适应一段时间,你是哪位?(图)
其他的不习惯都可以慢慢适应,但有没有娃哭着回家跟父母说:“爸妈,我看不清黑板了!”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看不清黑板后的第一件事是找老师调座位,而不是带孩子去医院查视力,让孩子坐到教室前排去!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一般来说,当眼睛没有度数时,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内,经过角膜、晶状体的等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楚了;
但如果发生了近视,随着眼球不断被拉长,导致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影响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所以,近视发生后,无法看清楚远处,随着度数的增长,能看清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当孩子视力开始下降,处于近视初期的时候,如果坐在了教室的前排,与黑板之间的距离变近了,大多数时候还能勉强看清,但如果不加干预,孩子需要过度调节眼肌才能看清黑板,这样会加大近视风险,且随着度数的增加,即便在第一排,黑板上很多小字可能也会看不清的;
也会有部分小朋友可能出于本能的害怕,不会主动跟家长讲自己的眼睛看不清楚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细心发现孩子近视的小苗头:
1、眯眼、皱眉
当孩子远处物体看不清时,会不自觉地眯眼、皱眉,这些都是以“用力”的方式,让眼睛聚焦,企图改善视力模糊的情况,但实际上这样做有可能会加重视疲劳,让眼部肌肉更加紧张;
2.凑得近
孩子看书写字时的距离比之前近了,是近视的前兆之一,同时,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读书写字习惯,严格控制视物的距离,避免近视进一步发展;
3.频繁眨眼
眨眼可以缓解视疲劳,增加眼球的湿润,提高视力的清晰度,但频繁眨眼并不属于正常现象,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出现假性近视或真性近视而引起,家长需提高警惕;
4、常识性出错
孩子生活学习过程中经常犯低级错误,比如抄错、看错、看不清公交车号码,或过马路看不清楚远方的事物等等,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孩子视力出现了问题;
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的苗头,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去看医生,散瞳验光,明确是否近视并加以干预;
到底是坐前排好还是后排好呢?
配镜后,即便是坐在后排,也不用担心孩子看不清黑板了,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轮换座位的,家长们不必太过担心;相比坐在哪里,更容易增加用眼负担的是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书写字、观看电子屏幕等;
所以,一节课结束后,鼓励娃们课间到教室外走一走,看看远处,,不至于太过疲劳,让身心都放松下!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