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男女癌症年龄标化率(ASR)分别为218.6/10万和182.6/10万;每5名男性中有1名,每6名女性中有1名,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
男女癌症死亡率分别为122.7/10万和83.1/10万,男性的癌症死亡率比女性高50%;每8名男性中有1名,每10名女性中有1名,会死于癌症。
医学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癌症,且预后结果也差一些。除去女性常见的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之外,肺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等癌症都比较“偏爱”男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男女性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以及社会角色不同等,一些生物学因素也会增加男性的癌症风险。
一、男性基因及雄性激素影响
1. Y染色体上一些基因功能缺失
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男性患癌症风险更高的生物学机制: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某些基因功能丧失。
基因差别: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22对)为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即X和Y性染色体。女性的两条性染色体,大小与形态也完全相同,为X染色体;男性的一条与X染色体相同,另一条则小得多,称Y染色体。
研究人员对9000名受试者的Y染色体基因功能进行了研究,他们患有不同类型的癌症。结果表明,随着6个关键Y染色体基因功能的丧失,男性患癌症的风险逐渐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这6个关键Y染色体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其功能丧失会导致调控失败,进而导致肿瘤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因在X染色体上有匹配的相似拷贝,男性Y染色体上原本就易发生基因突变和丢失,此时如果X染色体等位基因也在同一细胞中发生突变,那么这些基因原本可以提供的抗癌保护作用将完全丧失。
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在生育过程中对胎儿性别的分化至关重要,决定着胎儿是男还是女。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男性细胞中的Y染色体会丢失。
一项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吸烟与血细胞中Y染色体丢失存在关联。吸烟者Y染色体丢失比非吸烟者更为普遍;重度吸烟者Y染色体丢失比中度吸烟者更为常见。此外,吸烟导致Y染色体丢失的过程是可逆的,与从未吸烟的男性相比,以前吸烟但现在不吸烟的男性,Y染色体丢失的频率没有差异。这也进一步表明,戒烟有助于减缓Y染色体丢失频率,降低患癌风险。
事实上,除了吸烟,男性更容易患癌,还有男性饮酒者较多,饮酒易过量,工作压力更大,睡眠不足、不规律,工作场所可能会接触更多致癌物,并且男性不爱体检,去看医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他们面临的风险更高。
2. 雄性激素与结直肠癌高发病率
研究表明,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更高,且男性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但是,这种性别差异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不久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李景新团队等发表于 Stem Cell Reports 杂志的研究,揭示了雄性激素在促进增殖和抑制分化中的作用,表明基质细胞构成了肠道干细胞的微环境,为男性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提供了可能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该研究为通过调控雄性激素来治疗结直肠癌奠定了基础。
研究论文截图
前已证明,肠和结肠上皮之间的排列和干细胞微环境相似,通过调节小鼠中的雄激素水平,研究团队发现高雄激素水平会导致肠道干细胞(ISC)分裂得比平时更多,同时产生的成熟上皮细胞也更少。
接着,研究团队进行了睾丸切除术、卵巢切除术,以及在雄性小鼠中抑制雄激素受体,以研究雄激素对肠道干细胞(ISC)终末分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术后雄性的杯状细胞、肠内分泌细胞和Paneth细胞均增加,补充二氢睾丸激素(DHT)可以逆转这种现象。还发现雄激素可能会减少分泌谱系和肠上皮细胞的数量。
然后,研究人员在睾丸切除的雄性小鼠体内选择性抑制了BMP通路,结果与外源雄激素的反向作用一致,BMP抑制剂逆转了由睾丸切除引起的分泌谱系的增加和细胞增殖的减少。
研究人员还抑制了BMP下游信号(Id1和Msx1)的上调,进一步证明雄激素可能是BMP通路的选择性抑制剂。
相反,雄激素受体激动剂抑制肠道干细胞(ISC)分化,但增
卵巢切除小鼠的细胞增殖。从机制上讲,雄激素受体的激活会增加原代基质细胞中BMP抑制剂的表达,但会降低BMP4和Wnt抑制剂的表达,从而促进肠道类器官的生长。
二、男性最易得的癌症
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男性的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为24.17%,其次是胃癌(13.06%)、肝癌(12.74%)、结直肠癌(10.46%)、食管癌(8.23%),前列腺癌(3.35%),超过了男性癌症发病人数的70%。
死亡率最高的5种癌症
前不久,一项发表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刊》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男性的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达到73.44/10万人,其次是肝癌,为40.85/10万人,接着是胃癌(30.70/10万人)、食管癌(20.77/10万人)和结直肠癌(15.59/10万人)。
三、男性癌症的放射治疗
在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最新版诊疗规范及专家共识中,都肯定了放疗在这些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关于放疗技术,均推荐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等技术。
其中,2018版胃癌诊疗规范指出:“IMRT 技术包括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及螺旋断层调强放疗(TOMO)等,比三维适形放疗(3D-CRT)拥有更好的剂量分布适形性和均匀性,结合靶中靶或靶区内同步加量(SIB)放疗剂量模式,可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照射剂量。”
TOMO螺旋断层放疗技术是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的代表,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常规放疗难以企及的优势。
TOMO放疗简介
TOMO的构造是把一台小型化6兆伏医用直线加速器安装在螺旋CT的滑环机架上,反向利用CT成像原理,用高能X射线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核心物质DNA,从而达到控制及杀灭肿瘤的目的。
这种构造在目前的放疗设备中是独一无二的,使得TOMO放疗在射杀肿瘤时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优势一:照射精准,杜绝误差
TOMO的CT扫描射线与治疗照射射线从同一个放射中心发出,保证发射的“激光导弹”可以分毫不差地只投向隐藏在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肿瘤细胞。
优势二:剂量够高,杀灭肿瘤
TOMO的“发射窗口”多到51个,每个窗口的发射强度都可以独立调强,让落入肿瘤区域的“激光导弹”威力大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不误伤周围正常组织。
优势三:动态追踪,提升疗效
TOMO能用极低的剂量产生足够高清的图像,在每次治疗前都重新扫描侦查一次肿瘤组织,将肿瘤细胞完全暴露并锁定在射击范围内。
优势四:剂量验证,精确治疗
TOMO可以进行剂量验证及反推重建,自动纠正肿瘤细胞利用治疗时患者身体的些微变化而悄悄“挪移阵地“,造成照射误差,确保每次投射都精准无误。
拥有这四种优势,TOMO放疗能做到只杀肿瘤,不伤无辜,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治疗效果超好,副作用极小,放疗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性价比很高。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TOMO放疗对泌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相对更小。关于泌尿和性功能最有力的证据来自英国的标志性ProtecT研究,该研究显示:
接受放射治疗的男性比男性积极监测组的可能性低(8%);先前在放射治疗中也观察到尿刺激性/阻塞性症状的改善;接受放射治疗的男性比接受手术治疗的男性的长期性功能更好;与接受前列腺癌切除术的患者(1.1%)相比,放疗组的肠功能更差,应用三维适形放疗(5.6%)的男性报告血便的频率更高。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