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身患5种癌症,抗争21年,她走了,榜样力量永存
01
5次确诊癌症,21年英勇抗争
与癌抗争21年后,美国时间9月18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因转移性胰腺癌并发症去世,享年87岁。
《时代》杂志发布讣告称,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是力量和毅力的代名词。
金斯伯格于2018年5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发表讲话/AFP
纵观她的人生,各种癌症成了重要“构成”部分。
5次癌症确诊,源于“偶然”
据悉,金斯伯格生前5次被诊断出癌症,涉及消化道、肝脏、肺等多个器官。而每一次确诊都源于偶然,在确诊前并无症状。
1999年,金斯伯格因腹部感染就医,却被诊断出结肠癌早期。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后,她进行了放化疗。
2009年,她在结肠癌复查中,被发现患有胰腺癌。有媒体和政敌断言,她活不过6个月。但手术切除部分胰腺和脾脏的10年后,她依然活力满满。
2018年年末,她在办公室摔倒,跌断3根肋骨。CT扫描原想确认肋骨断裂情况,却暴露出肺部有两个恶性结节。
2019年7月,她因心血管问题复查血常规。结果异常。此后被证实为胰腺癌复发,并接受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
2020年2月,例行健康检查显示,肝部有癌性病变。5月19日,她开始化疗。8月,她被诊断出转移性胰腺癌。这一次,她没能再创抗癌奇迹。
多次确诊癌症,她“越战越勇”
她高中毕业前夕,母亲因癌症去世。女儿刚出生,丈夫被确诊癌症,后于2010年因癌去世。一段时间内,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丈夫和幼女,同时给《哈佛法律评论》做编辑。
多次确诊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反而激发她重拾事业的激情。
治疗期间,她听取前同事、美国首位女性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的建议。“奥康纳在乳腺癌确诊后仅9天,就回来工作了。她说,若要进行化疗,应该把时间安排在星期五下午。这样,能有一个周末处理各种不适。周一,就可以上庭了。”
在接受MSNBC采访时,她表示:“希望人们记得我是那种尽己所能,将一切做到最好的人。并且,通过我的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一点。”
今年7月,她因发烧、胆囊疾病等入院。出院后,她立刻照常工作。她说,“只要我能全力以赴,我将继续担任法院法官。我仍然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时代》杂志说,“我们看到她惊人的意志、决心和积极态度。”
02
研究证明:心理作用等效药物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积极乐观的态度,如同临床实验中的“安慰剂”,其作用甚至可以媲美抗癌药物。
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检验潜在新药的金标准。“安慰剂效应”也是一种常常出现的“有趣”现象:在接受没有活性成分的药物或“假”干预手段但对此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患者由于“相信自己接受了有效治疗”,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前不久,《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安慰剂确实会通过心理因素引起生理作用。
研究论文截图
这项研究由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学系学者牵头完成。研究人员进行了两个平行实验,分别向两组独立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系列图片,包括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和中性的图片,两组播放顺序和每张图片播放时间的间隔略有不同。
68名受试者参加实验1,在观看每张图片后,通过1-9分评分来反馈心理感受。218名成员参加实验2,在整个图片播放期间,其情绪相关的脑电波活动被测量。
脑电波监测,来自网络
两个实验中,受试者都被分为两组,所有成员都同时吸入了盐溶液鼻腔喷雾剂。不同的是,第一组成员被明确告知,这是安慰剂,不含任何活性成分,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有用,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感受。第二组成员则被告知,这种喷雾剂能够改善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
在实验1中,当播放负面图片时,非欺骗性安慰剂明显减少了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情绪困扰。而播放中性图片时,两组受试者的情绪反馈相似。
在实验2中,无论是负面图片还是中性图片,都引起了受试者脑电波的明显波动。但是,非欺骗性安慰剂还是明显减少了受试者与负面情绪有关的脑电波活动。
这表明:非欺骗性安慰剂不仅促进受试者表达研究人员想听到的效果,而且具有真正的心理生物学作用。
北京肿瘤医院统计发现:
凡能正确认识癌症、善于调整心态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75%;反之,没有做到这一点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25%。这个数据表明:50%的癌症患者,没能活过5年,是死于自己的消极心态。
03
正确面对,积极治疗,有效抗癌
正确认识癌症:癌症 ≠ 绝症 ≠ 死亡
谈癌色变,是人们面对癌症的本能反应。人们之所以对癌症如此恐惧,是因为过往对癌症认识不足和有效治疗手段缺乏,“癌症”如同“绝症”,自然而然与“死亡”画上等号。此外,由于癌症治疗费用昂贵,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终“人财两空”。
如今,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癌症的研究逐渐深入,对癌症的治疗也日渐成熟。癌症不再是一种绝症,而是一种慢性病,而且可防、可治、可愈。通过早预防、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癌症的发病风险大大降低,一些癌症早期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癌症治疗,来自网络
癌症防治已经纳入国家行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将癌症的早诊早治技术纳入常规,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癌症治疗相关药物及费用也逐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治疗将会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科学看待治愈:5年生存率 ≠ 只能活5年
癌症治愈率一般是指5年生存率,即该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患者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5年生存率常被作为衡量癌症治疗效果的标准。
用5年生存率代表治愈率是有科学依据的。大量临床统计显示,肿瘤出现复发和转移,80%是在发生根治术后3年左右,10%是发生在治疗后5年左右。大量临床调查发现,肿瘤患者若能生存5年以上,发生复发和转移率仅占10%。因此,5年生存率不意味着患者只能活5年,而是意味着已接近治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概念,是一个对总体人群的预估,对于癌症患者个体而言,这并非绝对。因为癌症患者个体的差异,即使是5年生存率仅5%的胰腺癌,患者也有可能在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达到临床治愈,任何患者都有可能成为那5%。而想成为那5%,选对治疗方法很重要。
积极配合治疗:选对治疗方法
手术、放疗、化疗是早期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目前在癌症治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癌症治疗新手段,是癌症治疗的希望之光。此外,中医中药治疗等也逐渐被认可和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
目前,各类癌症的诊疗规范都注重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以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TOMO放疗照射方式
TOMO放疗照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过去对于癌症治疗的刻板印象,如放化疗就意味着恶心、呕吐、严重脱发、皮肤溃烂等,已被逐渐改正。以放疗为例,现代精确放疗技术,尤其是各类癌症诊疗规范推荐的TOMO螺旋断层放疗,扩展了治疗范围,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副作用,使肿瘤精确治疗步入新时代。
乐观看待人生:恢复工作生活
因患癌而失去工作是很多患者的担心。的确,不少患者确诊后,因为身体虚弱而导致劳动能力不被认可。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须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患者在医疗期满后,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
积极工作,来自网络
所以,从法律角度,癌症患者依然具备合格的劳动能力,是可以重回工作岗位的。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重返工作岗位不仅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升自己及家人生活品质,还能通过工作融入社会生活,获得抗癌正能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提升存在感和价值感,增强积极生活信念。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