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上初二了,越来越不让人省心(上)

2020
10/13

+
分享
评论
心理专家刘爱民
A-
A+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前些天,一位家长朋友向我诉苦:      

       刘老师您说,我这儿子是怎么回事?怎么越来越不让人省心?可让我头疼了!      

       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越来越不听话了。暑假里,你越说该起了,他越赖在床上不动;你越说该写作业了,他越要往外面跑;你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着电视不动弹;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直到快开学了,我说你该写写作业,做做预习了,他想都不想地回我:写作业没劲儿。我说当学生不写作业哪行,他说要不我就不上学,上班得了;我说你年龄小上班还不行,总不能闲待着,他说要不就死了算了。      

       您瞅瞅,多气人!孩子头两年还不这样,挺听话的。现在,刚上初二,他怎么这样了?真是急死我了......

分析: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中孩子的特点让人感到很不省心,初二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       

       初中孩子正处在心理关键期—心理断乳期,内心躁动不安是常态。他们试图摆脱成人又不能完全自立,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如此的心理特点构成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多事之秋。这个特点在初二时表现最为集中,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所以初二的孩子最不省心。

       另外,他们处在了学习上的突变期,学习压力陡增。小学升中学后,学习上已经有很大变化,初二年级学习变化更明显。最突出的,数学增加了代数和几何,还新开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课。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提高,以前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在学习负担上,初二也比初一时增加了许多。对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学生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学习落伍。学习一旦落伍,心理压力加大就要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找宣泄渠道,所以最是多事之秋。

       再有,刚升入初中时,学生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等上了初二,经过一年的适应,学校里的伙伴熟了,老师的底也摸得差不多了,于是,纷纷要“粉墨登场”“表演”一番。这时,稍不注意,就会由点到线及面,形成群鸦噪林互相感染的局面。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班级很可能成为乱班,孩子也很容易在这多事之秋出事。

       还有,初二时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男孩的初次遗精和女孩的初潮,孩子们都会产生“被自己吓了一跳”的惊慌,惊慌之余又迷惑不解。生理上性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动荡不安的心态又很容易表现为行为上的紊乱。这也使得初二的孩子最“不省心”。

       看来,初二的孩子的确处在关键期的关键期。那么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我们对初中的孩子,特别是初二的孩子要多费点心。一般说来,如果能让孩子平稳度过初二,初三就没有太多的麻烦,少年便可以顺利地走向青年。因此,该抓住关键期,对初二的孩子多做些教育和指导。除了学校老师工作外,家长也该多帮孩子一把。

       1.对孩子的变化需要早有心理准备,认识跟上来,多些理解,这是关键。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了足够的理解,就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再拿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在教育态度上,也会给孩子多一些平等。

       2.增强跟学校老师的联系,早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这段时间的确是需要父母多费心的时候,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更大的麻烦。

       3.多想办法帮孩子抓好学习,力争学习不掉队,这一点最好是防患于未然。

       4.关注孩子的伙伴交往动向,消除不良诱因。

       5.在家庭里有点科学的性教育,帮助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的困扰。

       这样,孩子在初二这个人生的关键期就会多一些顺利。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学习方法,青春期,心理,学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