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开关”,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有望得到开发

2020
09/24

+
分享
评论
医学中文网
A-
A+

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传染病中排第四位,而它的治疗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很长时间国际范围内都没有取得突破。

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国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传染病中排第四位,而它的治疗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很长时间国际范围内都没有取得突破。


不过最近,华中农业大学狂犬病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称,他们在揭示狂犬病治病新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面的致病机制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论文通讯作者赵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也是正是因为如此,狂犬病的有效防控和临床治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之前的研究认为,神经元中没有对抗病毒的宿主基因,狂犬病毒一旦进入大脑就可以大肆增殖并对神经元进行破坏,而本次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实际存在一些可以对抗狂犬病毒的特异性基因。


那么如何开启这些基因呢?


研究团队发现,表观遗传学的一个关键蛋白(EZH2)可以控制下游基因表达,当该蛋白被降解时,下游基因的表达将增加,从而对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经过五年的不懈研究,在高通量筛选和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华中农业大学狂犬病研究团队在神经元中发现了一个能通过降解EZH2以抑制病毒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它被命名为EDAL。EDAL可以抑制狂犬病毒这一类的嗜神经病毒在神经元细胞中的复制,以达到有效的抗病毒功能。


赵凌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嗜神经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在这个机制的基础上,科学家有望找到有效抑制病毒的新靶点,从而开发出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


参考链接: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150-9


编辑:Jerry

审核:Flavia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狂犬病毒,神经病毒,中枢神经,特异性,神经元,抑制,基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